設置

第1253章.大亂斗(十三).

熊貓書庫    攝政大明
🔊點這里聽書

  對于周尚景而言,若是可以順利活捉蔣梟及其麾下死士,成功尋到七皇子朱和堅暗中豢養死士的確鑿罪證,無疑是他達成自身意圖的最佳途徑,不僅是效果最佳,而且見效也最快。

  但也僅僅就是最佳途徑罷了,并不是周尚景對付七皇子朱和堅的唯一指望。

  就正如霍正源的判斷一般,周尚景還準備了更多后手,并不會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所以,與霍正源單獨談話之際,周尚景反而是專注于說服霍正源接受自己的“善意”,并沒有只顧著考慮抓捕蔣梟之事的成敗。

  當然,周尚景的這般淡定態度,也是因為他非常信任宋承仁的緣故。

  在南京境內,若是一直沒有尋到蔣梟的具體行跡也就罷了,一旦是尋到了蔣梟的行跡,以宋家在南京境內的龐大勢力、以及宋承仁的手段與經驗,抓捕之事自然是成功機會極大,周尚景也完全不必患得患失。

  而就在周尚景與霍正源交談之際,宋承仁也沒有辜負周尚景的信任,當他離開東園書房之后,立刻就調動了宋家在南京城內的各種力量,對抓捕蔣梟之事進行了極為周密的布置。

  當宋承仁決定出手之后,作為江南境內風頭最盛的第一縉紳世家,宋家的強大實力立刻就展現了出現。

  糧幫河工、城內巡捕、南京守軍、縉紳家仆、精銳護院…原本位于南京城內不同位置、身份也各不相同、數量多達千余人的壯丁,在宋承仁的布置之下,紛紛向著南京城的東南方向位置匯聚,隱隱包圍了青溪河道與南京城墻的交匯之處,也就是宋承仁所推測的蔣梟藏身落腳之地。

  其實,無論是糧幫河工與縉紳家仆,還是城內巡捕與南京守軍,若論悍勇、武藝、以及訓練有素,皆是遠遠不及蔣梟精心訓練的“嘲風”死士,也許只有那些被各大縉紳家族重金供奉的少數精銳護院,才能與這些“嘲風”死士相抗衡。

  所以從某方面而言,宋承仁就是集結了一批烏合之眾,想要利用這批烏合之眾圍剿“嘲風”死士。

  但宋承仁并不擔心,正所謂“蟻多咬死象”,在絕對的人力優勢之下,在重金懸賞讓所有烏合之眾皆是勇于拼命的情況下,“嘲風”死士即便再是如何精銳,也僅有不到兩百人的規模,必然是毫無抵抗之力。

  而就在各方壯丁展開秘密包圍行動之際,宋承仁本人則是秘密抵達了南京城的最高軍事指揮之地——南京守備府,也很快就得到了南京守備徐盛英的召見。

  見到徐盛英之后,宋承仁的態度可謂是格外客氣,報以極大敬意。

  這不僅是因為徐盛英乃是南京境內的最高軍事將領,也不僅是因為宋承仁接下來有求于他,更是因為徐盛英的姓氏——“徐”。

  宋家雖說是江南境內最為強盛的縉紳世家,連續三代皆是涌現了杰出族人、成為封疆大吏或者中樞閣臣,但宋家卻不能算是江南境內的第一世家,因為江南境內并不是只有縉紳世家,更還有勛貴世家,而勛貴世家之中則是有中山王徐達的后代分支。

  至于徐家之地位顯赫,自然是不必多提,除了徐達本人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結拜兄弟、明朝開國元勛的領袖人物、甚至還在朱元璋晚年的屢次清洗之中保全家族之外,徐家后代也是英才輩出,徐達的兩個兒子徐輝祖、徐增壽皆是憑著自身本事掙得了世襲國公的地位,兩百多年來更是與老朱家代代聯姻,就算德慶皇帝也能與徐家攀上親戚。

  相較于徐家,宋家引以為豪的連續三代涌現封疆大吏與中樞閣臣的輝煌資本,根本不值一提。

  可以說,徐家之人就算是在京城中樞也完全可以橫著走,哪怕是德慶皇帝也要給面子,若是徐家愿意站隊,選擇支持周尚景與朱和堅之一,這場南京亂局也早就塵埃落定了。

  只不過,徐家一向是家教極嚴,后代子孫皆是行事低調,極少是利用自身地位到處伸手攫取利益,更不會結黨朝野、干涉廟堂政務,向來是只在勛貴圈子廝混,所以在這些年來,徐家在江南境內的風頭反而是不及宋家,至于這段時間以來的南京亂局,徐家之人更是冷眼旁觀,完全不打算參與。

  而徐盛英,就是出身于徐家,雖然不是嫡系長房,但在徐家族譜之中也有名字。

  自宣德皇帝之后,歷任的南京守備皆是由公、侯、伯等勛貴擔任,同時南京守備還要兼領中軍都督府,而現任的南京守備就是徐盛英。

  所以,宋承仁與徐盛英碰面之后,自然是不敢怠慢,哪怕是自己的輩分更高、資歷更老,也依然對徐盛英極為客氣,待徐盛英現身相見之后,甚至還主動起身相迎、拱手致敬。

  “卻不知,宋老前輩這般隱蔽的前來拜訪守備府,究竟是為了何事?若是為了南京戒嚴之事,那宋老前輩大可不必征詢晚輩的意見,晚輩是武將,只管聽令做事,這場戒嚴究竟需要持續多久,終究是要由文臣們說了算,若是戒嚴期間引發民變,晚輩也會全力彈壓,力保南京局勢之平穩…”

  徐盛英已是不惑年紀,只是面相有些老氣,須發也是早白,看起來就像是五十多歲,但他身材高大、不拘言笑,舉手抬足之間所展現的威嚴之氣卻是令人不由心驚。

  說話之際,徐盛英也是目光炯炯,直接表明了武將不可干政的態度。

  隨后,也不等宋承仁發揮,徐盛英似乎是擔心自己所展現的立場還不夠明確,又補充道:“若是宋老前輩此次前來拜訪晚輩,乃是為了周首輔與七皇子殿下的這場較量,那就更加不必多提,一旦前輩開口,晚輩就一定會立刻送客!宋老前輩您應該知道我徐家的祖訓,不可輕易干政,尤其是周首輔與七皇子的這場較量關系著儲君廢立之事,我徐家更是絕對不愿碰觸絲毫。”

  見徐盛英這般不客氣的直接表明了態度,宋承仁卻是絲毫不惱,笑瞇瞇道:“儲君廢立之事,徐家絕對不愿意碰觸絲毫?未必吧?有些事情,即便是徐家也難以獨善其身,而依老夫猜測,徐家實際上已經步入局中,因為徐守備早就收到了陛下的一封密旨,要求徐守備在關鍵時刻全力支持七皇子殿下,對不對?”

  聞言之后,徐盛英頓時是面色微變,顯然是被宋承仁拆穿了心中秘密。

  實際上,徐家既然是明朝的頂尖勛貴世家,正所謂“與國同戚”,天然就是德慶皇帝的鐵桿盟友,只要德慶皇帝沒有嚴重觸犯家族利益,徐家就一定會對德慶皇帝唯命是從。

  實際上,“帝黨”勢力的絕大多數成員,就是明朝勛貴族人。

  而如今,德慶皇帝支持七皇子朱和堅接任儲君之位,所以包括徐盛英在內的全體徐家族人,必然也是秉持著相同態度。

  宋承仁也早就猜到,德慶皇帝在安排七皇子朱和堅前來南京辦事之際,也一定會同時給徐盛英這位南京守備傳達一封密旨,要求徐盛英在權責范圍之內為朱和堅保駕護航,若是朱和堅做事之際出了亂子,徐盛英關鍵時刻更是可以便宜行事,給朱和堅兜底。

  待看到徐盛英的表情變化之后,宋承仁也就確定了心中推測。

  然后,不等徐盛英說話,宋承仁就自顧自的開始了長篇大論,把周尚景對七皇子朱和堅的推測與評價、以及朱和堅本人所展現的各種可疑之處,向徐盛英詳細講訴了一遍。

  而徐盛英聽到這些推測之后,首先是面色大變,隨后是陷入沉思、暗暗印證,目光之中閃過了一絲驚恐。

  如果周尚景的推測不假,七皇子朱和堅就是一個偏激狠毒、做事不留余地之輩,更還犯下了暗中豢養死士的罪行,太子朱和堉的失寵也完全是因為朱和堅的暗中作祟,那即便是與國同戚的徐家,也不愿意看到這種人接任儲君之位,甚至是成為未來的九五之尊。

  但最終,不待宋承仁把話說完,徐盛英就已是直接揮斷了宋承仁,面無表情的冷聲道:“宋老前輩不必再說下去了,你剛才的那些話,晚輩就權當是自己耳聾,完全沒聽到!”

  眼見宋承仁不顧自己打斷,還想要繼續把話說完,徐盛英則是厲聲警告道:“宋老前輩,切不要再讓晚輩難做,更不要惡了徐、宋兩家的交情!”

  宋承仁依然是絲毫不惱,也不再堅持把話說完,微笑點頭道:“好!老夫不會再多說下去了!畢竟,以徐家的顯赫地位,即便是立下大功、為陛下與朝廷鏟除了某項巨大隱患,也不可能更進一步了,所以最好是無功無過、毫無作為,就依然可以保證家族興盛不衰,某些機密若是知曉了更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目前終究只是一些無憑無據的推測,徐守備雖然是對陛下忠心耿耿,卻也不可能把這些尚無確鑿證據的推測稟報于陛下,否則只會讓自己與徐家卷入風波之中…老夫完全明白徐守備的苦衷。”

  聽宋承仁的這般說法,徐盛英的表情稍稍緩和。

  正如宋承仁所言,對于徐家而言有些事情還是知曉越少越好,一旦是知曉了這些機密,就只會讓徐家陷入兩難,也難以取舍利弊,不知道是否應該把這些機密稟報于德慶皇帝,任何結果都不會讓徐家獲利更多。

  所以,徐盛英現在就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盡快送走宋承仁這個瘟神,然后忘掉今天所聽到的一切事情。

  然而,還不等徐盛英尋到送客借口,宋承仁卻又話鋒一轉,道:“不過,徐守備剛剛提到了徐、宋兩家的交情,倒是讓老夫想到…這些年來,徐家應該是欠下了宋家幾次人情的,譬如是八年前,徐家與宋家皆是想買揚州的那個莊子,宋家就主動退讓了;再譬如說,三年前朝廷整頓軍需,南京守軍卻有大量軍庫物資不知所蹤,也是宋家出手相助補上了這個窟窿…類似人情還有許多,卻不知徐守備你要不要還?”

  徐盛英再次面色微變。

  這些年來,宋家確實是尋機會讓徐家欠下了不少人情。

  徐盛英原本還以為,這些人情只是宋家的正常討好舉動,卻沒想到宋承仁如今竟然要拿出人情、逼迫自己就范。

  “放心,徐守備接下來只需是做幾件很簡單的事情,完全不會違背徐守備的原則與底線!”

  就在徐盛英想要直接拒絕歸還人情之際,宋承仁又笑瞇瞇的補充道。

  請:m2.ddyueshu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