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右舷三十度,距離一百,航母編隊噪音。”終于,聲納員得到了確認。
航母編隊,此時的海域,正是在菲律賓東南部,其實,當聲納員確認是航母編隊噪音的話,那就沒有別的可能了,一定是美國的航母編隊!
這是奧斯卡2級核潛艇第一次與航母編隊遭遇,就在自己一百海里之外。
在這種距離上,早就可以發射奧斯卡2攜帶的花崗巖反艦導彈了,葉若夫上校心里很有把握,他們的核潛艇攜帶的反艦導彈,可以在五百公里之外,就干掉對方的航母編隊。
奧斯卡上的24枚花崗巖SSN19反艦導彈,典型的作戰方式,就是數枚間隔發射,當都發射升空之后,一枚引領彈在高空飛行以便更好地捕獲目標,其余導彈在低空隱蔽跟隨,通過數據鏈,把截獲的數據傳遞給低空飛行的導彈,不斷自行修正飛行軌道。在飛行的過程中,還會接受到直升機或者衛星進行中距制導。如果在飛行的過程中,引領彈被摧毀,馬上會有一枚低空飛行的跟隨彈上升,成成為引領彈,直至攻擊完成。
所以,如果他現在想攻擊對方的航母,那根本就沒有逃脫的可能。
但是現在,他并不能攻擊,所以,作為勇敢的蘇聯的海軍潛艇兵,靠近對方的航母編隊,獲得更詳細的資料,在以后對抗對方的航母過程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既然聲納發現了目標。葉若夫上校就很平靜地做出了選擇,跟過去!試探一下對方反潛兵力的反應。同時測驗一下自己的這艘潛艇,靜音性能是否達到了技術手冊里所說的那樣。
“收鯊魚尾,右舵三,雙機,前進三,五十海里之后。雙機前進一。”
先向對方所在的方位,前進五十海里,然后,再慢慢地靠近。
隨著葉若夫的命令。后部的核反應堆,開始了按滿負荷的百分之七十運轉,充足的熱能,讓后面的管道內生成大量高溫高壓的蒸汽,推動著后面的汽輪機,再帶動尾部的兩具螺旋槳,在一百米的水下,快速地航行著。
在冷戰中,雙方經常玩這種游戲,在去年的時候。一艘蘇聯的核潛艇在上浮的過程中,居然撞上了正在航行狀態的一艘美國航母,讓美國人顏面盡失,如果是在戰爭中,早就把他們的航母給干掉了。
K132別爾桑羅德號核潛艇,非常幸運,因為,現在美國的航母編隊,正在進行的是艦載機起飛攔截。中程防空導彈準備發射的防空作戰,假象情況是在靠近某個大國的海岸線進行航行的時候,遭到了對方的岸基航空兵的突襲。
因此,為了起飛艦載機,小鷹號航母,現在正在全速逆風航行。
艦載機,想要從一百多米長的甲板上起飛,面臨的困難是非常巨大的,陸基飛機需要一千米以上的跑道,但是航母肯定提供不了這么長的距離。
蘇聯選擇了躍飛甲板的方式,讓艦首上翹,增加飛機起飛時的迎角,增加可用的升力,而美國,則使用的是蒸汽彈射器,高溫高壓的蒸汽,推動彈射器的活塞,帶動飛機向前加速,來人為地增加飛機的速度,達到起飛的要求。
但是,現在的航母上的彈射器,性能依舊是不夠強勁的,在后世,也只有美國最新開發出來的C131和C132型號的彈射器有足夠的功率能讓飛機起飛。C131型蒸汽彈射器沖程達到94.6米,可將36.3噸重的艦載機以185節(即339千米/小時)的高速彈射出去。
所以,想要讓飛機起飛,只有彈射器還是不夠的,必須再想法加速,這個加速,就是讓飛機的載體,航空母艦自己加速。
航空母艦加速,那就會給艦載機一個初始的速度,雖然艦載機不動,已經有風吹來了,這個就叫做甲板風。
比如F14A戰斗機,在重載的情況下,會達到31噸的總重,(都是可惡的不死鳥啊,每枚重達半噸,全狀態下,可以掛載六枚)。這種情況下,需要航母全速航行到33節,才能夠安全彈射出去。
如果航速不夠怎么辦?那只能降低飛機的重量,減少掛載,在后世,當庫茲涅佐夫裝備了蘇33這種強大的戰斗機的時候,從航母上起飛,這種戰斗機的優勢卻不能發揮出來,因為,即使航母全速逆風飛行,也不足以讓戰斗機重載起飛,只能減輕重量,減少掛彈和載油量。
而即使是戰斗機不是重載起飛,為了讓飛機能夠安全起飛,不出現意外事故,所以,還是要全速航行。
所以,現在的小鷹號正在全力奔跑,導致尾部螺旋槳的噪音巨大,這種巨大的噪音,通過海水,居然被K132接收到了。
狼來了。
收起尾部的拖曳陣列聲納,K132仿佛是惡狼看到了小羊一樣,向著小鷹號航母編隊的方位撲了過去,為了防止被對方探測到,K132并沒有全速前進。
整個動力裝置的震動,被減震底座充分吸收,再通過側面鋪設的消音瓦,傳入海水中的聲音再次變弱,七葉的大側斜螺旋槳,在提供動力的同時,也在刻意地隱蔽著自己。
行駛了近五十海里之后,K132再次減速,如果剛才方位探測準確的話,此時他們恐怕已經靠近到對方編隊五十海里的地方上了,在這種距離上,他們隨時都會被航母編隊下方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發現。
而且,K132需要慢速,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被動聲納更好地發揮作用,判斷對方的確切方位,說不定,還需要使用拖曳陣列聲納。
小鷹號前部十五海里處,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SSN689巴吞魯日號,正在忠實地執行著自己的任務,檢查航母前部可能出現的潛在的威脅。
這次航母編隊,只有689號一艘核潛艇,這艘洛杉磯級潛艇,是81年服役的一艘較新的潛艇。洛杉磯級核潛艇從72年開工建造,到76年第一艘入役,已經成為了美國海軍主力的一種攻擊核潛艇。
這種核潛艇的排水量“只有”七千噸。和蘇聯的萬噸級的核潛艇比起來,的確是太小了,還不到奧斯卡級的一半,但是,和常規潛艇比起來,甚至和美國自己的核潛艇比起來,也算是中流砥柱了。
不過,雖然和水面艦艇比起來,作為海洋內的黑洞,潛艇都非常重視自己的降噪性能,但是此時的洛杉磯級并沒有加裝消音瓦,直到88年服役的SSN751“圣胡安”號才開始加裝消音瓦,并以首水平舵代替了圍殼舵,在冰區上浮時可自由伸縮。
但是,雖然沒有加裝消音瓦,洛杉磯級的噪音,也只有110分貝左右,這得益于S6G自然循環壓水堆,作為核潛艇最主要的動力,核反應堆承擔著加熱鍋爐的任務,在核反應堆靠核裂變生成的能量,成為了熱能,把冷卻劑加熱,同時釋放出去,加熱二回路的水,然后,再把冷卻劑送回去,這個送回去,是需要靠一回路的循環水泵的,這個循環水泵,可以說是核潛艇除了螺旋槳之外最大的噪聲來源。
而這種自然循環壓水堆,取消了一回路的水泵,就大大減少了噪音的來源。
而后世,更變態的就是高溫氣冷堆,這個反應堆靠的是氮氣作為一回路的冷卻介質,有各種優良的性能。(據說這個技術我國走在了世界先進地位。)
此時,巴吞魯日號正在航母的前方搜索周圍海域,在編隊轉向的時候,它跟著轉向,結果,剛好被航母的噪音擋在了K132的側面聲納探測的正面。
隨著鯊魚肋的再次探測,當K132的身軀緩緩地改變方位的時候,聲納兵終于有了收獲。
“報告,左舷十五度,四十海里處,有美國的航母編隊。”
這次,聲納兵完全確信,那就是美國人的航母編隊!
再仔細地聽了幾分鐘,聲納兵繼續報告道:“初步判斷,為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現在正在以最高速度航行,很可能是在起降戰機,側面有兩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特征不是很明顯,需要繼續靠近才能夠分辨,沒有發現對方潛艇。”
突然,聲納兵有些驚奇地說道:“他們現在正在轉向,正在向著我們的側方而來。”
在四十海里的地方,其實對方軍艦的水聲特征不是很明顯,需要靠近到二十海里以內,才更加能夠發揮聲納的分辨能力,但是,現在對方正在全速前進,而且這艘六十年代服役的航母,多次被蘇聯海軍監聽,截獲了一手的聲音資料,聲納兵訓練中聽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它的聲音,所以,終于被聲納兵辨別出來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