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正式名稱為美籍志愿大隊(英文:AmericanVo露nteerG肉p,簡稱A.V.G),又稱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華民國成立,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
1941年7月來中國參與抗日,當時美國尚未對日宣戰。
“飛虎隊”創始人是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陳納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薩斯州。1937年7月初,陳納德抵達中國考察空軍。幾天之后,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他還積極協助中國空軍對日作 戰,并且親自駕機投入戰斗。迫于日本外交壓力,陳納德的活動逐漸轉為非公開。1941年,陳納德在羅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7月和10月,200多人分兩批來華。隊員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險、性格不拘的年輕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規軍,他們的戰術研究和訓練反而得以自由揮灑。不久,他們在昆明初試身手,首戰便對日本戰機予以痛擊,此后并連創擊落日機的佳績。在31次空戰中,志愿飛虎隊員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戰斗機共擊毀敵機217架,自己僅損失了14架,5名飛行員犧牲,1名被俘。“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名聞天下,其“飛虎隊”的綽號也家喻戶曉。
1943年,志愿航空隊改為第十四航空隊,除了協助組建中國空軍,對日作戰外,還協助飛越喜馬拉雅山,從印度接運戰略物資到中國,以突破日本的封鎖,人稱“駝峰航線”。航線從印度阿薩姆邦汀江,經緬甸到中國昆明、重慶。運輸機飛越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的山峰時,達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峽谷中穿行,飛行路線起伏,有如駝峰,駝峰航線由此得名。飛機飛行時常有強烈的氣流變化,遇到意外時,難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飛行員即使跳傘,也會落入荒無人煙的叢林難以生還,日軍飛機的空中攔截也給運輸隊造成巨大威脅。在這條航線上,中美雙方3年多共向中國戰場運送了80萬噸急需物資,人員33477人。航空隊共損失563架飛機,犧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隊還有力地配合了中國軍隊的戰斗,至抗日戰爭結束,第十四航空隊共擊落日敵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軍艦、13000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只,擊斃日軍官兵667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