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

熊貓書庫    唯我獨裁
🔊點這里聽書

  到光華六十五年,中華帝方基本上建成了陸基、海基一體化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

  其中中華帝國海基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對德聯和北約的威脅巨大。在光華六十五年的中華帝國國防白皮書中提及了帝國海軍的武備力量。其中,中華帝國海軍的第一艦隊(本土艦隊)、第二艦隊(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大西洋艦隊)、第四艦隊(地中海艦隊)、第五艦隊(印度洋艦隊)、第六艦隊(北冰洋艦隊)、第七艦隊(南冰洋艦隊)這七大艦隊共有2312艘各型戰艦,總噸位457萬噸,規模空前。

這些戰艦當中,二十七艘超級戰列艦、超級戰列巡洋艦陸續在五六十年代退役,但她們并未被拆解或者出售,而是重新舾裝然后被封存了起來,亟待  后重新上戰場發揮作用。

  到光華六十五年,中華帝國海軍僅有一艘戰列艦在服役,這便是全世界唯一的一艘核動力終極戰列艦——光華大帝號。

  這艘十幾萬噸的海上龐然大物,對德聯和北約各國海軍來說,威懾力一直沒有下降過。尤其中華帝國海軍在光華五十五年對光華大帝號戰列艦進行了第三次現代化改裝之后,前后耗時七年,改裝費高達11.2億龍幣,最終令光華大帝號戰列艦煥然一新,變得更加強悍了。

對光華大帝號戰列艦的現代化改裝主要集中在安裝了一座衛士防御系統指揮中樞、8枚西北風11型洲際彈道導彈垂直發系統、128枚衛士3型防空導彈垂直發系統(前后各一座64單元垂直發  系統)。

  由于改裝后的光華大帝號戰列艦安裝了衛士防御系統的海上反導平臺指揮中樞,因此該艦在和平時期作為本土艦隊旗艦,擔任本土海上防御指揮旗艦,戰爭期間則作為聯合艦隊旗艦使用。

  當然,讓光華大帝號戰列艦作為衛士防御系統的指揮中樞,并非只考慮到該艦的政治明星作用。更看重的卻是光華大帝號強悍的裝甲防護,理論上可以抵御二十枚常規彈道導彈的攻擊,加上其龐大的噸位安裝了128枚衛士3反導導彈,再配合一百多座火神密集陣近防炮系統,抗飽和打擊能力極強,在戰爭期間很難被敵人的導彈摧毀,這是其他戰艦所無法具備的強悍防御能力,能夠保障中華帝國海軍在戰時的反導指揮能力運作正常。

  除了光華大帝號戰列艦外,幾乎所有戰艦都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和升級。主要都安裝了先進的雷達系統、衛士防御系統、衛士彈道導彈中繼系統,以及對海攻擊的反艦彈道導彈和對地攻擊的艦地導彈等武器平臺,先進的電子設備的應用是這次大規模改裝計劃的亮點。

  中華帝國海軍由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海岸炮兵和海軍陸戰隊5個兵種組成,總兵力為87萬9千人。

  至光華六十五年,中華帝國海軍的主力戰艦包括1艘核動力戰列艦、16艘核動力航空母艦、8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艦載機1800多架,16艘直升機航母,載機280架。83艘攻擊型導彈巡洋艦、91艘導彈防空巡洋艦、147艘導彈驅逐艦、184艘導彈護衛艦、249艘兩棲攻擊艦。潛艇部隊共有各型潛艇360艘,其中彈道導彈潛艇76艘,合計載彈973枚(包括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62艘,載彈928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14艘,載彈45枚)。巡航飛彈潛艇67艘(包括核動力51艘,常規動力16艘);攻擊潛艇200艘(包括核動力76艘,常規動力124艘),其他用途的潛艇25艘。

如此龐大的海軍力量。和遍布全世界三百多個海外軍事基地,使得中華帝國海軍幾乎掌控了全世界所有的海洋。即便是德聯和北約視為后花園的波羅的海和黑海,同樣能夠看到中華帝國海軍戰艦的大多數的中華帝國海軍戰艦都配備有衛士防御系統,能夠對附近方圓兩百公里以內的海域進行全天候監視。極大的壓縮了德聯海軍的活動范圍和導彈發  空間。

  不過,面對中華帝國的龐大海軍壓力。德聯為了求得生存空間,被迫進行應對。

  跟中華帝國拼導彈防御系統,德聯顯得力不從心,于是希特勒終于放下高傲的面子,在德聯軍事會議上承認在導彈防御系統方面無法追趕中華帝國,甚至連平衡都達不到。為此,希特勒聽從海因里希的建議,銳意發展進攻型核力量。

  中華帝國的海基反導系統越發完善,給德聯軍方的時間不多。一旦中華帝國認為德聯的核導彈無法打擊到中華帝國本土,那么德聯將處于極其被動甚至是危險的境地。

德聯軍方的進攻型核力量主要是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其中戰略彈道導彈可以提升速度,但末端速度太快暴露德聯軍方在末端導彈控制系統上的短板,速度越快導彈圓周誤差越大,最近的一次實驗表明,德聯的r19洲際彈道導彈誤差超過了五公里,這是堅決不能容忍的事而戰略轟炸機方面,德聯雖然開發了多款噴氣式轟炸機,但報顯示,中華帝國在太空的衛星系統能夠清楚的拍攝德聯境內的所有機場  況,德軍的戰略轟炸機剛剛拉出機坪,還沒有起飛中華帝國那邊就已經知道了,并立即進入戰備警惕狀態,雷達很快便鎖定德軍的轟炸機了。

只有核潛艇能夠避開中華帝國的衛星監視,悄悄的進入靠近中華帝國本土的海域,突然發  彈道導彈中華帝國的陸基、海基衛士防御系統是很難及時作出反應的,這樣德軍才有威懾中華帝國的機會。

  為了從水下接近中華帝國本土,德聯軍方強化了其對戰略核潛艇的投入。

  從六十年代初開始,德聯海軍的核潛艇力量進入了高速發展期。1961年,威廉海軍造船廠下水了迄今為止德聯建造的最大噸位的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ua2000型。

  這艘被中華帝國稱之為奧斯卡級的德聯核潛艇,在六十年代初期給中華帝國造成巨大的恐慌。因為這艘核潛艇一度潛航至黃海附近,其搭載的24枚彈道導彈可攜帶核彈頭攻擊中華帝國首都。

奧斯卡號核潛艇再次給中華帝國的國防敲響了警鐘,也為德聯贏得了五到八年的戰略緩沖時間。在這期間,中華帝國忙于如何將德軍的核潛艇阻擋在距離中華帝國本土  程之外的地方,所以在外交上,中德兩國的核均勢暫時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但雙方都毫不懈怠。中華帝方積極尋找破解方法,而德聯軍方則同樣尋找其他可以跟中華帝國維持核均勢的途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