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37章 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

熊貓書庫    唯我獨裁
🔊點這里聽書

  (才子巡洋艦:正文第437章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本閣每日火速更新,才子晝夜為君墨,只望得君識其思,假如本章節內容不完整或有其他問題可與本閣管理書童:冞氏寀子(admin)取得聯系或登陸君自用戶報錯,請務必注明書名與章節哦!君若報時,閣必會處理!)

第437章世界大戰這樣結束了昨天有事耽擱了更新,今天補上  在德軍的飛機、坦克和大炮的強大火力攻擊下,防守凡爾登的美法聯軍不敵,被迫放棄周圍的防線,但是依然堅守凡爾登。

  德軍隨后從整個凡爾登戰線上抽調了30萬總預備隊,從撕開的美法聯軍陣地缺口處繼續擴大戰果,試圖一舉突破美法聯軍防線,但遭美法聯軍炮火的猛烈反擊,以及美法聯軍拼死的抵抗。

  正面防線的美法聯軍以血肉之軀來阻擋德軍的鋼鐵洪流,頓時遭到重創,人員死傷慘重。為此,美法聯軍不得不頻繁地輪換作戰部隊,但依然無法降低主力部隊的損失,一個個的成建制的師團被打殘甚至被消滅。

  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美法聯軍折損了32個師,其中三分之二的部隊建制被打殘,傷亡超五十多萬人。如此巨大的傷亡和損失,僅僅是想擋住德軍凌厲的攻勢。美法聯軍通過不斷的實施反擊,與德軍反復爭奪,遲滯德軍的進攻,最終迫使德軍未能在預定時間內達成戰役目的。

  2月初,德軍再次發動大規模攻勢,經七天激戰,在兩個戰車師的突擊下,成功的切斷了沃堡與美法聯軍其他陣地的聯系,并迫使沃堡6萬美法守軍于7日投降。

  2月中旬,盡管凡爾登會戰期間一直是德軍以較小的損失占了協約國大便宜,但是德軍統帥部對于前線的戰況依然非常的惱火,要求短時間內打垮協約國軍隊,因為德國國內也受到俄國革命的影響,要求停止戰爭的革命風潮不斷涌現,令德軍統帥部不得不考慮盡快打敗協約國結束戰爭。

  為此,德國軍方首次使用更強大的光氣窒息毒氣彈和催淚彈猛攻蘇維耶堡,在6公里寬的正面上發射了11萬發毒氣彈,給美法聯軍造成十數萬的重大傷亡,被迫后撤,并放棄第六道防線。德軍隨后用強大的火力進攻并占領了杜奧蒙要塞。

  2月25日,法軍總司令霞飛重新啟用亨利將軍為凡爾登地區總指揮,亨利指揮的第20集團軍群和第33集團軍群從索姆河和馬恩河調到凡爾登前線,使得協約國在凡爾登一線的總兵力增加到270萬人,準備跟德軍一決死戰。

  與此同時,德軍也孤注一擲,將國內最后一批預備隊約50萬平均年齡只有15歲的少年軍調往凡爾登。

  戰爭達到這個時候,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已經到了最后關頭。各國的經濟已經徹底崩潰,戰爭資源中最重要的人員消耗已經到了警戒線,各國已經到了大規模征調未成年人上前線的狀態,因此各國政府都明白,這是飲鴆止渴,如果這批未成年人也都消耗光的話,整個國家將徹底崩潰。

  因此,雙方到了這個時候,都不由自主的選擇決一死戰。

  從二月的最后一天開始,一直持續到四月下旬,凡爾登戰場上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大決戰。同盟國方面先后投入作戰飛機6500架,戰車4300輛、火炮43290門,輕重機槍9萬挺,總兵力愈340萬人參加決戰。協約國方面則先后投入作戰飛機8340架,坦克7700輛,火炮73000門,輕重機槍5萬挺,總兵力430萬人參加決戰。

  雙方在不足170公里的戰線上擺下近千萬的軍隊和后勤人員,造成單位面積內的兵力過于密集,結果在雙方密集的飛機、坦克、大炮和毒氣的彼此攻擊下,人員傷亡巨大,最慘烈的時候,雙方在爭奪對凡爾登決定性的制高點832高地時,雙方近30萬大軍在這座高地上反復的進行慘烈的拉鋸戰,雙方指揮官都為了奪取這個決定性的制高點,不惜一切代價要控制該地。在3月17日下午兩點開始,雙方軍隊在該高地上爆發混戰,持續四個小時的反復白刃戰當中,德軍傷亡高達7萬人,協約國軍死傷也超過11萬人。造成如此巨大傷亡結果,主要是當德軍占據上風時,協約國軍則開始無差別炮擊準備,寧肯犧牲自己人也不讓德軍得逞。反過來,當協約國軍占上風時,德軍也一樣這么做,實施無差別炮擊,讓高地上的德軍跟協約國軍同歸于盡。

  為了這個凡爾登戰線的決勝制高點,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放棄了最后一絲人性,寧肯同歸于盡也不讓對方得逞。就這樣,雙方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832高地上進行最為慘烈的爭奪戰,整個高地上尸積如山、血流成河。大地化為焦土,溪流變成蒸汽,整個高地變成了人間地獄。

  類似832高地爭奪戰的慘劇在凡爾登戰線上隨處可見,協約國明白,如果凡爾登守不住,一但被德軍突破,協約國將沉底戰敗,輸掉這場戰爭。因此,協約國方面不計代價的抵抗到底,寸土不讓。同樣,對于同盟國而言,德軍只有打贏這場戰役才能夠贏得戰爭,否則將再沒有力氣繼續戰爭下去。此戰如果勝利,則能夠穩住國內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如果打成平局或者失利,都等于失去這場戰爭。因此,德軍也是不要命的不計代價的攻擊,每前進一寸土地,都灑滿了德軍的鮮血。

  雙方都拼了命,德軍裝備上占優勢,但是人數上已經難以支撐下去。而協約國方面雖然裝備弱,每一場戰斗的傷亡和損失都遠超德軍,但是協約國人多,隨著美國陸軍抵達歐洲的援兵從法國沿海低進內陸,迅速填補了協約國軍兵力不足的境況。

  這樣,盡管協約國方面在凡爾登戰線上死傷慘重,但是憑借著人海戰術,最終付出249萬傷亡的慘痛代價,阻止了德軍的進攻,穩住了凡爾登防線。

  第二次凡爾登會戰于4月8日結束,德軍最終在付出了133萬人傷亡的代價之后,因為兵源、軍械和后方的不穩定,最終停止了攻勢,第二次凡爾登會戰就此落幕。

  在第二次凡爾登會戰期間,同盟國方面在整個西線上損失作戰飛機5500架,戰車3600輛、火炮35000門,輕重機槍5萬挺,傷亡逾182萬人。協約國方面在整個西線上損失作戰飛機9240架,坦克9100輛,火炮62000門,輕重機槍4.3萬挺,損失302萬人。

  如果單純就結果而言,同盟國在戰術上獲得了勝利,幾乎以1:2的優勢勝出,協約國損失慘重。但是從整個歐洲戰場的戰略上來看,協約國在失去俄國的支援后,依然擋住了同盟國的大反攻行動,并且成功的阻止了同盟國突破整個西線的戰略計劃,迫使同盟國停止戰爭這個層面上,協約國無疑取得了勝利,哪怕這個代價太大也是值得的。

  第二次凡爾登會戰結束后,同盟國方面再也無力發動攻勢,從而轉入防御狀態。而協約國方面損失巨大,拼光了最后一絲吃奶的力氣,勉強守住了西線,但也沒有能力反攻了。

  西線戰場上再次陷入了膠著狀態,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世界大戰結束,雙方都沒有再發動任何一場大規模戰役,只有團營級別的小規模的沖突。

  這主要是因為,在第二次凡爾登大會戰的尾聲時,中華帝國于4月1日偷襲了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并向美國宣戰,從而令世界大戰波及到了美洲大陸,世界大戰最終全面擴大化,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大戰。

  正因為中華帝國突然對美國宣戰,導致同盟國方面得到的物資支援減少,無力在打下去。而協約國方面也因為中美大戰爆發,美國停止了對協約國的物資支援,甚至將投放到歐洲戰場上的美軍也抽調回國防御,導致協約國方面也沒有能力繼續打下去。

  另一方面,俄國十一月革命給協約國和同盟國的影響力巨大。不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各國國內都爆發大規模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師生罷課、軍人罷戰等示威游行,各國彼此間的間諜和特工紛紛在敵對國家內挑唆民眾革命,結果各國國內都是動蕩不安,革命浪潮風起云涌。

  尤其是俄國十一月革命建立的蘇維埃政權給各國國內的革命黨帶來了希望,他們紛紛效仿俄國革命,在各國國內掀起反戰、的革命行動。

  跟俄國十一月革命的背景差不多。持續了四年多的高強度世界大戰耗盡了作為世界第三經濟體的德國的巨大財富。德國為應付戰爭所需的龐大經費,不得不加強了對國內人民的殘酷剝削,并采用軍事統治的辦法,強迫人民為它們的掠奪戰爭賣命。戰爭導致德國經濟崩潰,社會矛盾加劇,四年間以愛因斯坦為首的反戰人士的積極活動加劇了德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為了防止革命爆發,1916年11月30日德國皇帝宣布實行國會制政府,答應在普魯士改革三級選舉制。1917年1月4日成立了議會制民主政府,自由派巴登親王馬克斯被任命為帝國首相,并邀請社會民主黨的謝德曼參加政府。

  如果德國在中華帝國調停的三個多月時間里停戰的話,或許還可以挽回,但是德皇威廉二世選擇了繼續戰爭,結果導致德國革命的爆發加速。前線德軍能取得第二次凡爾登會戰的勝利,結果使得這場德國革命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1917年4月9日,德國在西線的巨大傷亡被協約國的間諜和特工們在柏林大肆宣傳,并偽造德軍戰敗,損失數百萬軍隊的假消息,頓時點燃了德國國內革命烈火。在俄國十一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國內階級矛盾空前尖銳。

  1917年4月,德國最高統帥部見中華帝國和美國開戰,于是趁機下令海軍傾巢出動,準備趁著美國海軍主力調往太平洋之機,在大西洋上將英法殘余艦隊消滅,發動大規模破交戰,徹底逼降協約國。

  4月5日,德國海軍司令部命令駐基爾艦隊出海作戰,遭水兵拒絕,許多水兵因而被捕。7日,基爾港的水兵反對同協約國艦隊作戰,舉行起義,建立全德第一個工兵代表蘇維埃,揭開了德國四月革命的序幕。

  在戰爭中陷入苦難的德國工人階級,在俄國十一月革命影響下,國內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德國工人階級受到協約國特工和間諜的蠱惑和挑唆,開始把爭取結束戰爭的斗爭同準備武裝起義結合起來。基爾艦隊的水兵為了反對同協約國艦隊出海作戰的命令,并要求釋放被捕的水兵,聯合碼頭工人舉行了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發展成了武裝的起義。

  4月14日,基爾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組成了工兵代表蘇維埃,奪取了基爾的全部政權,揭開了四月革命的序幕。漢堡、不來梅、來比錫、慕尼黑等地也紛紛起來響應了這次起義,組成了工兵蘇維埃,也紛紛奪取了各地的政權。

  4月19日,德國首都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發武裝起義,占領了政府機關、郵電局和火車站,推翻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迫使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荷蘭,武裝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達克派領導人k.李卜克內西在群眾大會上宣布成立社會主義共和國。

  5月2,全德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柏林召開,由于無產階級缺乏獨立的革命政黨的領導以及右派社會民主黨人的背叛,政權重新落入資產階級和容克地主——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集團手里,這個集團的領導人f.艾伯特和p.謝德曼組成政府——人民全權蘇維埃。它沒有觸動舊的國家機構和軍隊,留任大批原來帝國的官員和將軍,竭力設法把群眾運動平息下去,使四月革命未能達到俄國十一月革命的成果。

  5月16日,在柏林召開全德蘇維埃代表大會。在大會上,右翼社會民主黨人竭力要求恢復和平與秩序,主張召開立憲的國民會議,成立正式政府。斯巴達克同盟的代表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和成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口號。大會通過翌年1月召開國民會議的決議,宣布在此以前由艾伯特政府行使國家的全部立法和行政權力。

  同時,所有政黨一致同意德國無條件退出世界大戰,并按照去年在中華帝國跟各國商定的協議來辦,德國同意各國恢復戰前狀態,以便迅速結束戰爭。

  5月29日,斯巴達克同盟召開代表大會,決定立即脫離獨立社會民主黨,成立自己的組織——德國共黨。30日,德共成立大會在柏林舉行,r.盧森堡作了關于黨綱問題的報告。大會決定以她起草的《斯巴達克同盟要求什么》一文作為黨綱的基礎。

  6月5日,為抗議艾伯特政府免除左翼獨立社會民主黨人擔任的柏林警察總監職務,首都工人舉行盛大示威。翌日,示威發展為總罷工和武裝起義,參加群眾達50萬。德國共產黨堅定地領導這場戰斗。11日,政府軍隊在右翼社會民主黨人g.諾斯克率領下開進柏林,對工人進行血腥屠殺。15日,德共領袖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慘遭殺害。

  7月,政府在魏瑪召開國民會議,艾伯特當選德意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8月13日,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的工人群眾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起義奪取政權,宣布成立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很快遭到政府軍的殘酷鎮壓。9月2日,軍隊占領慕尼黑。轟轟烈烈的德國四月革命徹底結束。

  雖然德國未能向俄國那樣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但是四月革命推翻了德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部分的結束。

  協約國知道美國為了擋住中華帝國的凌厲攻勢,已經沒有能力在支援歐洲戰場了,因此協約國方面也不得不接受德國的停戰條件,雙方在西班牙馬德里談判,商定恢復至戰前狀態。

  同樣,爆發在德國的革命也在歐洲各國國內爆發。1917年3月,戰事再次陷入膠著狀態,奧匈帝國國內矛盾遠比德國激烈的多。雖然到目前為止奧匈帝國內的少數民族領導人一直對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時他們不得不考慮他們自己的利益了。當他們發現德國四月革命之后,德國有退出世界大戰的意向時,對他們來說也是脫離舊的帝國的時刻,接受協約國所宣揚的民族主義是必走的路了。

  此時的奧匈帝國已經無法將這眾多民族聯合在一起了。皇室后裔絕種,沒有人像奧皇那樣可以聯系各民族了。經濟發展已經崩潰,戰時許多戰前在奧地利部分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這使社會主義者非常氣憤。在這些條件下極端民族主義者獲得了許多支持者。

  1917年6月,奧匈帝國一系列地區宣布獨立。7月3日奧匈帝國也加入了在馬德里的談判行列,與協約國達成停戰協議。

  德國和奧匈帝國紛紛跟協約國停戰議和,使得在阿拉伯起義當中疲于奔命的奧斯曼帝國也不得不拉上保加利亞一起,也到馬德里跟協約國談判。

  最終同盟國各國都同意無條件跟協約國議和停戰,而協約國方面,法國爆發了6月里昂革命,由于法國有了俄國和德國的紅色政權的教訓,瘋狂鎮壓才使得革命沒有擴大。同時,法國是一戰最大的受害國,十六個省份的輕重工業在大戰中被夷為平地,如果不停戰,就算僵持下去也都挺不住,因此法國跟英國協商之后,認為當前最大的敵人已經不是同盟國,而是來自俄國的蘇俄政權,如果不停戰,紅色政權肯定席卷歐洲大陸各國,那將是災難性的。于是,英法正式同意同盟國方面的條件,雙方都無條件結束戰爭,恢復至戰前水平。

  雙方的談判速度非常快,在7月就全面達成停火協議。8月初,同盟國全線從西線法國和意大利戰場上撤離,協約國軍隊收復全部失地。而在東線戰場上,同盟國沒有退還蘇俄的領土,協約國也要求同盟國不可以歸還蘇俄領土,并且同盟國和協約國聯合出兵,繼續鎮壓蘇俄革命。

  在對中美大戰的立場上,由于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沒有力量管中美的閑事,同時也樂見于中美兩個新興強國之間的戰爭,希望兩國也被戰爭削弱下去。

  1917年8月15日,同盟國和協約國各國在馬德里迅速簽訂了《馬德里合約》,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都無條件接受停戰,恢復至戰前狀態。由于紅色蘇維埃是歐洲各國的共同敵人,各國因為有了共同的敵人,所以能夠短時間內達成和解。不過,各國都有各自的局部戰爭問題亟待解決。例如英國要鎮壓愛爾蘭革命,印度革命。法國鎮壓越南革命。奧匈帝國陷入分裂戰爭當中,奧地利和匈牙利爆發內戰。德國鎮壓十一月革命殘余勢力,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起義鎮壓戰爭中戰敗,全面全面崩潰,約有40多個國家宣布脫離奧德曼帝國統治。

  世界大戰最終因為中華帝國的突然對美宣戰,逼得美國無法增援協約國,導致戰爭結果跟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大相徑庭。同時,由于中華帝國暗中主導了這次世界大戰,使其規模和破壞遠超歷史。由于飛機、戰車等劃時代武器提早的出現在世界大戰當中,使得各國的軍事消耗加劇,人員死傷慘重,經濟遭到崩潰式破壞。

  整個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達4年零8個月,在這次戰爭中,參加國家多達30多個,約1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總數的67。參戰國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也達3516億美元。超過1500萬士兵陣亡,3千萬平民喪生,約1.5億人口無家可歸。整個歐洲經濟倒退了15年,只有1898年水平。超過1.5萬噸黃金和54萬噸白銀流出歐洲,落入中華帝國的國庫里。使得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國轉移至中華帝國,東方的中華帝國經濟從新主導世界,東西方格局逆轉。

  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這種方式結束,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核心矛盾根本沒有解決。雖然各國都因為無力再戰和紅色幽靈的威脅而戰時達成了和解,但根本性矛盾沒有解決,只能為將來留下了更加激烈的戰爭隱患。

才子閣  “與猶未盡,即點下回,現章未續,即回,更多神書等您評閱!”

  電腦站:

管理書童:冞氏寀子刷新速度:0.000197721秒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