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

熊貓書庫    唯我獨裁
🔊點這里聽書

第410411章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唯我獨裁第410411章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  倭國統帥部,陸軍參謀本部總參謀長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九州戰事。[]

  會議室內,一干官員們爭吵不休。

  “當初就不該向九州增兵,應該全力固防本州。現在好了,白白折損二十多萬精銳,三十多萬大軍面臨被反包圍全軍覆沒的危險。”

  “現在爭論這個還有用嗎?”

  “事已至此,現在的關鍵是如何將這三十萬軍隊撤回本州,如果再爭吵不休,恐怕中華帝就要采取行動了。”

  “好了!不要吵了!”熾仁親王打斷了眾人的爭吵,問向作戰參謀長野景根中佐,道:“作戰室拿出方案了沒有?”

  野景根回答道:“作戰室擬定了一套方案,計劃在北九州港和下關港之間的關門海峽進行。”

  山本權兵衛說道:“關門海峽寬度不過幾公里,短時間內就可以把大軍抽調回本州,應該不是問題。”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能久親王突然冷哼道:“我們都知道關門海峽窄,短時間內就可以將幾十萬軍隊和上百萬平民撤回本州。可是,敵人不知道嗎?敵軍主力正在對我們實施大迂回戰略性進攻,他們的右翼軍團已經逼近到北九州城外了。而我們在阿蘇山一線的主力距離北九州港撤退地點至少還有一百多公里的山路,至少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才能悉數退回北九州,還得三天時間才能夠渡過關門海峽返回本州。在這期間,敵軍不會坐等看著我們撤退,他們會動用一切力量,甚至不惜代價的對北九州實施猛烈攻擊。以敵軍海陸空三軍的強大火力,我們在北九州的撤退部隊將遭到慘重的傷亡。”

  山縣有朋點頭道:“親王大人所言的確是事實。北九州市臨近日本海,對面的下關同樣處于下關半島上,以中華帝國海軍強大的艦炮攻擊能力,可以從下關半島的西海岸打到東海岸,對我撤退部隊造成嚴重威脅。同時,中華帝國的空軍可以從朝鮮的蔚山、釜山空港直接起飛,對我撤退部隊實施轟炸。以中華帝的強大戰斗力,我軍部署在北九州立足山的阻擊部隊未必能夠堅持一個星期的時間,一旦立足山失守,我幾十萬大軍真的就被包餃子了。”

  西園寺公望說道:“北九州市是大日本帝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一直是中華帝攻擊的重點目標,雖然那里距離本州最近,可是也是最危險的地方。中華帝一定會認為我們在那里實施大撤退,他們肯定會不計代價的發動攻擊。”

  熾仁親王點點頭,轉向野景根問道:“還有其他方案嗎?”

  野景根回答道:“第二個方案就是在中津市的周彷灘實施撤退行動,那里位于北九州市東南,地處我軍防御陣地大后方,各部隊都可以在三天內趕到撤退地點,但是那里距離本州最近港口也有90公里,非常容易被中華帝國海軍截斷。”

  山本權兵衛說道:“太危險了,我們沒有制海權,一旦中華帝國海軍發現我們在那里實施撤退行動,海軍封鎖瀨戶內海,那我們同樣要全軍覆沒。”

  熾仁眉頭緊蹙,又問道:“還有其他方案嗎?”

  野景根嘆口氣,道:“第三個方案就是放棄撤退,死守九州,主力部隊打殘了,就轉為游擊戰。”

  山縣有朋頓時反對道:“不行,三十多萬大軍留在九州沒有任何作用,必須撤回本州,否則本州的防御將變得空虛。”

  熾仁親王點點頭,道:“沒錯!本州現有的兵力不足以防御漫長的海岸線,這三十萬大軍都是帝國精銳,必須要撤回來。”

  能久親王這時說道:“還有一個辦法!”

  熾仁親王頓時道:“快說!”

  能久親王看了看眾人,說道:“兩個地方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一個是在陸地上被消滅,一個是在海上被消滅。前者存活下來的希望比較大,后者干脆沒有任何希望。因此兩害取其輕,就在北九州撤退吧!至少我們還可以有一線希望,但愿能夠撤回來十萬人!”

  山縣有朋突然說道:“我看怎么都得損失一部分兵力,不如我們就壯士斷腕吧?”

  熾仁問道:“你的意思是?”

  山縣有朋回答道:“三十萬大軍,十五萬人從北九州撤退,十五萬人從中津撤退。我們放出風聲,讓中華帝以為我們的主力全部在北九州實施撤退,這樣在中津的十五萬人就可以趁機撤回來了。”

  眾人一陣唏噓,這個代價實在有些大,但又都沒有更可靠的辦法。

  最終,熾仁親王拍板決定采取山縣有朋的計劃,分兩批分別從北九州和中津兩地實施撤退行動。

  倭國戰時內閣指示海軍部制定組織撤退的計劃,代號“拯救行動”。該行動由中津軍港司令海軍中將小島竺全權指揮,計劃從九州東沿岸的北九州、佐伯港和中津三個港口,每天撤退兩萬人,并集中了80艘渡船、12艘炮艦,以及三艘潛艇。為了防止被中華帝國空軍偵察機發現,日軍加強了空中掩護力量,將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52架戰斗機全部部署在北九州空港,不準參戰,只攻擊靠近中津地區的中華帝國偵察機。

  十一月二日晚十八時五十七分,倭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拯救行動”,此時形勢比制定計劃時更險惡,中華帝國右翼軍團攻陷佐伯市,使得佐伯港不能使用。北九州港太過靠近日本海,中華帝國海軍艦炮猛烈炮擊下,加上那里太多的中華帝國空軍戰斗機,一旦展開行動,勢必被發現,因此原準備使用的港口只有中津可以利用。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總參謀部認為日軍沒有制海權,不會在其他地方實施撤退行動,唯一的地點就是在北九州港,那里距離本州不過幾公里遠,適合大軍快速撤退。

  于是,總參謀部立即指示徐邦杰,要求他務必在三天內攻陷北九州,切斷日軍撤退路線。

  十月二十七日,左翼軍團對日軍足立山守軍實施猛烈攻擊。但日軍抵抗尤為激烈,可以預見到日軍對該地區的重視程度。

  經過三天激戰,中華帝未能達成戰略目標,總參謀部對徐邦杰十分不滿,幾道命令催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務必在十一月初拿下北九州,切斷日軍撤退路線。

  徐邦杰頂著上峰巨大的壓力,不得不對部下采取更加嚴厲的命令,不計代價的進攻足立山,但效果并不明顯。

  中華帝在足立山投入了15萬兵力,但足立山無法展開這么多兵力,只能輪番上陣。日軍在足立山部署了一個師團,在中華帝國強大的海陸空火力打擊下,傷亡慘重。最慘烈的時候,日軍一個中隊剛剛換防進入陣地,不到一分鐘便全軍覆沒。

  盡管戰事慘烈,但是日軍堅決不撤退,幾乎以肉墻阻擋中華帝國戰車營的鋼鐵洪流攻擊。

  “報告徐司令,在給我們四十五軍半天時間,我們保證攻下足立山。”

  “沒有時間了!日軍正在橫渡關門海峽,由于關門海峽太窄,日軍在海峽兩岸布置有大量的岸防火炮,加上日軍在海峽兩側布置了大量的水雷,我們海軍的戰艦無法及時進入阻止,我們必須在五個小時內突破足立山,將日軍統統趕下大海。”

  “五個小時,我們第三軍保證拿下足立山。”

  四十五軍和第三軍的軍長、參謀長都站在徐邦杰面前,請求他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徐邦杰嘆口氣道:“不能怪你們,日軍不計代價的拼死抵抗,常規戰術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奏效的。”

  徐邦杰想了想,突然轉身對通訊參謀說道:“給我接陸軍生化部!”

  參謀長李濟深問道:“司令,你不會是想用毒氣彈吧?你想過后果沒有?”

  徐邦杰嘆道:“總參謀部給我下了死命令,堅決不能讓這幾十萬日軍退回到本州,必須要消滅他們。但現在我們根本短時間內無法突破足立山日軍防線,到時候上峰怪罪下來,你我都得跟著遭殃。與其那樣,不如讓我一個人扛著。”

  李濟深不得不承認,這個時候已經不可以用道理來說通了,上峰只重視結果,根本不會重視過程。

  “使用毒氣彈作戰,將令帝國面臨國際社會指責,上峰肯定會找你做替罪羊的。”

  徐邦杰道:“讓牛推磨,總不能不給牛喂草吧?我想好了,只要迅速打通足立山,攻占北九州,將幾十萬日軍推下大海,這個功勞不小,足以將功折罪保住我了,頂多就是把我撤職。”

  話音剛落,通訊參謀已經接通了陸軍生化部。

  “我是徐邦杰,馬上給我調集1000枚毒氣彈空運至釜山空軍基地。”

  “長官,請問有總參謀部命令嗎?沒有命令我們不可以把毒氣彈交給你。”

  “費什么話?幾十萬日軍正在逃跑,如果你不把毒氣彈給我,放跑了鬼子,到時候上峰怪罪下來,第一個槍斃你。”

  “你不可以這樣!”

  “我就這樣了!你給是不給?”

  “對不起,沒有總參謀部的命令,恕難從命。”

  “我說你怎么死腦筋呢?我已經跟總參謀部請示了,命令很快就下來了,我們現在必須爭分奪秒,你耽誤一秒鐘都有可能造成我們攻擊失敗你知道不?”

  “這…”

  “好了,你放心,出了事兒我頂著。”

  “好吧,徐司令,我們這就準備。”

  “要快啊!”

  徐邦杰放下電話,不由得長出口氣,接著命令道:“去,告訴釜山航空隊,馬上在機場待命,毒氣彈一到,馬上裝機給我扔到足立山上去。另外,同時各部隊,檢查好防毒裝備,毒氣彈投下后,立即發起總攻擊,不得有誤。”

  “是!”眾將領命,紛紛下去準備。

  十一月二日下午兩點十分,中華帝國空軍蔚山航空隊和釜山航空隊,出動400架h1n1轟炸機,攜帶1000枚毒氣炸彈和200枚白磷彈和汽油燃燒彈,向日軍足立山陣地實施猛烈轟炸。

  與此同時,中華帝三十多個炮兵陣地,四百多門大炮猛烈開火,壓制日軍陣地,配合空軍投放毒氣彈。

  兩點三十分,所有毒氣彈和白磷彈投下,整個足立山方圓60多公里立即被黃綠色的毒氣籠罩,中央日軍主陣地更是烈火滔天,濃煙直沖云霄。

  “總攻擊開始!”

  徐邦杰一聲令下,中華帝各個尖刀連隊紛紛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不給日軍躲避毒氣的時間。

  日軍以為中華帝國空軍投下是普通炸彈,白磷彈日軍也見識過,恐懼時間長了就習慣了。但是日軍萬萬沒有想到中華帝國空軍這次投下的是毒氣彈。

  一枚枚毒氣彈夾在在白磷彈和地射炮彈之間,烈火和濃煙混雜在一起,加上中華帝對日開戰一年來未曾使用過毒氣作戰,因此日軍沒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日軍一開始未能及時發現異常,直到日軍大量窒息身亡,死狀恐怖,才被認定為毒氣彈。

  日軍連鋼盔都沒有配備,更不用提防毒面具了,不到十分鐘時間,日軍死傷一萬余人,剛剛換防到足立山防御的日軍十八師團頓時減員一半,一線陣地上的日軍更是全部陣亡。

  隨著中華帝發起總攻擊,日軍立即調兵補充一線陣地,但是上去的日軍很快便被毒氣毒死或燒傷,不到十分鐘,投入的3000日軍折損殆盡。帶著防毒面具,渾身裹得嚴實的中華帝沖上了日軍陣地。

  日軍十八師團連續反擊三次,結果死傷慘重,于四十分鐘后被中華帝全殲。

  三點半左右,中華帝占領足立山,鳥瞰山下東北方向的北九州市。

  北九州市位于日本的九州島最北端,與本州之間隔著關門海峽,北側為日本海的響灘,東側為瀨戶內海的周防灘,隸屬于福岡。1887年開發筑豐煤礦,1889年修筑門司和若松港口,1898年興建了九州鐵路和筑豐鐵路,1901年八幡鋼鐵廠投入生產。曾有“鋼鐵工業支柱、軍事工業基礎”之稱,起著日本現代工業基地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開始形成以鋼鐵、煤炭、化學、礦山機械等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的輪廓,并逐步成為日本四大工業地帶之一。

  足立山陣地丟失,使得日軍從北九州返回本州下關的通道被關閉,日軍集合兩個師團從兩個方向同時向剛剛占領足立山的中華帝實施反攻,試圖奪回足立山。但日軍火力跟中華帝火力相差懸殊,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也未能實現奪回足立山的目標。

  此時,位于北九州東部小倉半島最東端的門司區,五萬余日軍和三萬余傷兵,以及幾十萬平民都在瘋搶著登船。男人拋棄了女人,青壯拋棄了老弱,軍人搶了平民船,甚至開槍自相殘殺。騷亂已經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而隨著中華帝攻占足立山,日軍被包了餃子,更添混亂。尤其是幾十萬平民,攜帶不計其數的個人財產物品,悉數扔在了海灘上,搶奪船只渡海,有甚者已經開始徒手泅渡海峽了。

  “咚咚咚!”

  占領足立山后,中華帝將火炮架到足立山日軍原先的炮兵陣地上,調轉炮口,對準山下的北九州市實施猛烈炮擊。

  所有火炮專挑人多的地方開炮,不管是日軍還是平民,為的就是造成山下更大的混亂,方便中華帝下一步的步兵沖鋒行動。

  四點十七分,中華帝的炮火開始延伸,三萬朝鮮皇協軍打頭陣,嗷嗷叫著撲向山下,開始屠殺混亂的日軍和平民,隨后中華帝五萬余人作為第二波發動了沖鋒,剩下三萬余人作為第三波預備隊。

  與此同時,足立山反斜面上的日軍要塞炮臺也被占領,使得足立山方向無法再封鎖海面,中華帝國海軍二十多艘驅獵艦駛入關門海峽,迅速清理掉最后一批阻擋他們的水雷。

  關門海峽的海面上,數百艘各種各樣的船只正在運載日軍橫渡海峽,中華帝國空軍戰斗機、轟炸機正在海峽上空對日軍渡海部隊的船只實施猛烈攻擊。

  到處都是被炸毀的日軍運輸船只,濃煙翻滾。無數日軍和平民的尸體漂浮在海面上,原本是白色的海浪,此時翻滾起來已經變成了血紅色。

  混亂的日軍遭到中華帝國海陸空三軍的猛烈攻擊,已經潰不成軍,到處都是鬼哭狼嚎和喊殺聲,在密集的火炮攻擊下,日軍很快尸積如山,血流成河。八萬余日軍,不到一個小時便傷亡殆盡,平民更是死傷無數。

  關門海峽對面的下關要塞上的日軍指揮官小冢一男原本以為這批日軍將會全部安全的回到本州,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中華帝會突然突破足立山,以至于大部分日軍葬身海峽兩岸。

  五點剛過,日軍布置在海峽口的水雷被排除,中華帝國主力艦開進海峽,迅速截斷日軍渡海通道,擊沉所有日軍船只,并肆無忌憚的向海面上和海灘上的日軍和平民開炮,迫使日軍從北九州撤退的計劃失敗。

  此戰,中華帝全殲日軍13萬余人,自身損失六千余人,主要是強攻時造成的巨大犧牲。當然,這其中作為炮灰的朝鮮皇協軍的傷亡占了大部分。

  不過,依然有一萬余日軍和幾萬平民安全的度過了海峽。

  北九州被中華帝占領,十五萬日軍僅僅逃走了一萬余人。

  另外在中津地區的十五萬日軍,他們唯一的生路,就是中津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線。

  中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堡,自公元13世紀以來一直是倭國九州東部的重要港口,

  1911年以吞吐量計為倭國第七大港,擁有7個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個干船塢以及長8公里的碼頭,港口航道經過疏浚,大型船只能夠自由進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碼頭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峽的狂風大浪,如果這些港口設施能夠充分利用,15萬日完全可以在短短幾天之內攜帶全部裝備安全登船。

  但自開戰起一年以來,該地區一直遭到中華帝國海軍艦炮和航母戰斗群艦載機的猛烈攻擊,4個船塢全部被毀,8公里長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甚至中津大半個市區也在空襲中被夷為平地。

  唯一還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條不足1200米長的堤壩,而且還是由木樁木板臨時搭起來的,非常簡易,寬度最多只能8個人同時并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個混凝土的柱子,設有燈塔,堤岸周圍有一些木樁,緊急時也能系泊船只,但是水流較急,船只停靠時有一定危險。

  附近海岸線沒有港口設施和防波堤,離海岸不遠有一條與岸平行的深水航道,和中津港區航道相連,但這條航道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航行有相當危險。

  從中津到本州有三條航線,至四國島的宇都港的航線航程最短,僅40海里,但中華帝國左翼軍團已經占領了佐伯港,走那條航線很容易被中華帝發現,并招惹中華帝國海軍過來,因此無法使用。通往德山下松港航線距離稍長,65海里,但日軍已為了抵抗中華帝國海軍的炮擊,在港口外圍布置了大量的水雷,短時期里難以清除,也無法使用。唯一能夠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遠的山口港,全程近75海里,駛完全程幾乎要7小時。

  由于中華帝國海軍認為他們已經摧毀了中津港,因此很久都沒有派戰艦過來了。雖然這里沒有中華帝國海軍的炮火威脅,所有航空母艦都被調給左右兩個軍團,負責掩護陸軍作戰去了,因此周邊空域最近非常的安全。

  就在中華帝攻陷北九州的前一天晚上,日軍首批2000人,主要是后勤部隊,順利離開中津回到本州山口港。

  撤退行動一開始,就不可能再有機密可言。

  很快,中華帝國布置在山口的情報人員發現了撤退回來的日軍,立即向中華帝國總參謀部報告。總參謀部最初判斷這是從北九州乘船到達山口港的,因此并未重視,至要求徐邦杰迅速占領北九州,阻止日軍撤退。

  但是隨著北九州攻陷后,山口方向依然有大量船只卸載日軍,這頓時引起了中華帝國總參謀部的重視。

  于是,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迅速派出大量的偵察機越過九州島,到瀨戶內海偵查,結果三架偵察機在周彷灘附近被日軍空中戰斗機擊落。

  這頓時令徐邦杰警惕了起來,日軍又有了戰斗機,但是卻沒有參加北九州空戰,肯定另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很顯然,在這種時候,沒有比掩護日軍撤退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于是,徐邦杰下令十二艘航空母艦通過關門海峽,進入瀨戶內海,大量戰斗機升空,掩護偵察機在周彷灘附近海域偵查,同時,海軍也派出主力戰艦跟隨進入瀨戶內海。

  海軍航空兵掩護的偵察機很快碰上日軍飛機空中攔截,經過幾次空戰,倭國空軍第四次被全殲,五十幾架戰斗機被擊落。

  形勢緊急,倭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征用民船船只,甚至通過廣播呼吁所有擁有船只的人前往中津,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這些日軍對于倭國意味著什么,所以積極響應海軍部的呼吁,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紛紛出海,駛往中津。

  先后有693艘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本州南部的山口、六個港口出發,在中津接上日軍官兵后再返回。最遠的吳港都派出了運輸船。

  十一月三日,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第2航空隊、第4航空隊、第7航空隊迅速出動,對中津港區和海灘進行了猛烈轟炸,總共投下3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白磷彈、汽油燃燒彈,中津幾乎被夷為平地。

  日軍海軍剛剛打撈出水修好的十幾艘老師岸防鐵甲艦、巡洋艦、炮艦和潛水艇也全力以赴,滿載著官兵的軍艦吃水很深,甚至還有幾分傾斜,海軍官兵全憑感覺操艦,全速通過海浪滔天、彈如雨下的瀨戶內海。

  盡管倭國海軍竭盡全力,但由于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只,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第二天一大早,中華帝國海軍第八特混艦隊的十幾艘戰列巡洋艦、輕巡洋艦、驅獵艦和潛艇迅速趕到瀨戶內海,對日軍運輸船實施猛烈攻擊,當天摧毀了203艘大小運輸船,造成5萬余日軍葬身大海。

  當夜,日軍出動了所有軍艦,掩護40艘運兵艦撤離。結果在中華帝國海軍強大的戰列巡洋艦面前,一炮擊沉一艘,很快日軍所有的軍艦和39艘運兵船只被摧毀,僅有一艘運輸船搭載400名日軍官兵逃到了四國島,其他三萬余日軍葬身大海。

  十一月四日,中華帝國海軍封鎖了中津港,兩萬余日軍被困在中津。隨后,中華帝國左翼軍團迅速挺進,于當天下午攻占中津外圍防線鹿筋山,消滅一萬余日軍后,剩下的日軍殘余投降。

  至此,九州會戰結束,以中華帝大獲全勝而告終。

  整個九州會戰期間,中華帝付出了7436人陣亡,傷兩萬三千余人,朝鮮皇協軍陣亡52431人,傷十萬余人。日軍陣亡四十五萬余人,被俘12546人,失蹤四千余人,日軍20個主力師團損失了13個,預備役師團損失11個,其余是地方守備部隊。

  戰爭期間,倭國九州直接經濟損失9.2億龍幣,平民傷亡133萬余人,約300萬平民無家可歸。

  中華帝國在對九州的戰爭當中,軍費開支高達5.6億龍幣,刨除掠奪的財富,賠了1.1億龍幣。

  九州會戰后,帝國國會大為不滿,認為對日戰爭不劃算,要求停止下一步對本州和四國的攻擊行動,跟倭國談判,爭取讓倭國賠款來抵消帝費的消耗。

  總參謀部當即表示一定會在九州把損失的金錢全部掠奪回來,指示朝鮮皇協軍繼續在九州各大城市進行掠奪,以此來抵消帝國的損失,同時安撫國會議員們,爭取他們支持繼續對日作戰。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總參謀部游說國會繼續支持對日作戰的時候,美洲大地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迫使中華帝國不得不重新考慮對日戰爭問題。

  光華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歷1915年1月13日,美國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美國之所以參戰,主要被來自三個方面的問題所迫使。

  首先,美國一直不參戰,是因為一戰前的美國政府被金融寡頭羅斯柴爾德家族所掌控,共和黨和民主黨背后的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還無法擺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制。歐洲大戰爆發后,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各國的財產損失慘重,開戰兩年來,共計損失了20億美元,基本上都是被各個交戰國征用,或者被戰火摧毀。

  這樣一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力量嚴重下滑,一直被他控制的美國金融財團開始反擊,摩根和洛克菲勒第一次化干戈為玉帛,聯合美國七十多個財團組成反羅斯柴爾德聯盟,迫使羅斯柴爾德家族放開對美國金融的壟斷。

  摩根和洛克菲勒擺脫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制后,勢必對外擴張。而中華帝國在經濟貿易方面對歐洲壟斷,排擠美國。歐洲戰場這塊巨大的蛋糕被中華帝國獨自享用,這顯然讓他們無比的羨慕嫉妒恨。

  因此,摩根和洛克菲勒聯合上百家大公司,試圖打破中華帝國對歐洲貿易的壟斷。他們希望向歐洲出口軍火和物資,但是同盟國方面不買美國的賬,協約國方面的英國是美國人的祖宗,原則上愿意從美國進口物資,但是迫于中華帝國的苛刻出口附加條件(不準進口美國物資),協約國需要中華帝國的先進武器裝備,因此不能正面得罪中華帝國。英國方面表示,除非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否則很難大規模從美國進口物資。

  因此,摩根和洛克菲勒等財團為了分得一塊歐洲的大蛋糕吃,開始慫恿美國政府參戰。

  第二方面原因來自政治。美國政府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原本不想參戰。但是中美不斷升級的軍事對峙,以及在日本問題上,中美矛盾差一點兒激化。中美兩國大規模的軍備競賽遲早要爆發戰爭,盡管美國盡量避免爆發戰爭,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事實已經證明,中美戰爭將為時不遠了。

  1914年,中美兩國在軍事上發生了83次海軍對峙,中華帝國海軍甚至擊沉了美國二十多艘潛艇。中華帝國對日作戰,一旦日本屈服,那么美國將失去在亞洲牽制中華帝國的籌碼,雙方將正面對抗。

  日本外交官伊藤博文第三次訪美,再次陳述了日本對美國的重要性,要求美國出兵救援日本。

  美國國會認為,直接出兵日本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力跟中華帝力差距太大,美方還沒有做好跟中華帝國全面開戰的準備,防守還可以,主動出擊是不可能的。

  英國一直希望把中華帝國和美國拖下水,但是中華帝國的立場非常堅定,英國多次試圖拉中華帝國下水都未能成功。不過美國作為跟英國同宗同源的國家,英國在經過兩年的說服過程中,漸漸的讓美國政府松口。尤其在大西洋上,的確有德國潛艇將美國商船擊沉,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次美國的商船是被英國潛艇擊沉的,為的就是嫁禍給德國,拉美國下水。

  當然,英國潛艇也試圖攻擊中華帝國的商船,從而嫁禍德國,將中華帝國拉入協約國陣營。但是中華帝國的商船隊擁有大批的護衛艦,反潛力量非常強,英國潛艇曾經試圖靠近采取行動,但是被中華帝國反潛戰艦發現。中華帝國海軍雖然不知道是英國潛艇,但是以明碼發出警告,嚇得英國潛艇不敢靠近,灰溜溜的離開了。

  美國政府也知道中華帝國在這兩年的歐洲大戰中,發了橫財,至少賺了幾十億美元。中華帝國吃獨食的習慣讓美國非常不爽,巨大的歐洲蛋糕讓美國政客們希望分一塊吃。

  但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分一杯羹,那就是美國參戰,加入協約國一方,才可以名正言順的向協約國出口物資,而不被中華帝國所阻撓。

  同時,美國一旦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開戰,那么中華帝國就不敢輕易對美國開戰,同時,美國也可以拉攏協約國在日本問題上向中華帝國施壓,從而幫助日本。

  這樣,出于各種政治目的,美國選擇參加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

  第三個考量在軍事方面。美力通過這些年跟中華帝國的大規模軍備競賽,已經積攢了強大的實力,但卻沒有任何實戰經驗。通過參加歐戰,既可以幫助協約國快速打敗同盟國,又可以檢驗美國的軍力,為將來可能的跟中華帝國爆發軍事沖突或者戰爭提供寶貴的實戰經驗。

  同時,美國參戰后,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大規模發展軍力了,這樣的借口會讓中華帝國無法指責美國威脅他。一旦美國幫助協約國打贏了歐戰,那么戰后的歐洲肯定將有美國插手的份,同時美國也將獲得協約國陣營的幫助,反過來對付中華帝國。

  這三大因素最終讓美國選擇加入協約國陣營,對同盟國宣戰。

  當然,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做法,參戰前先得尋找借口。

  德國在最近的三個月時間內,供擊沉美國商船33艘(被英國嫁禍了7艘),造成美國近三千萬美元的損失和一千多美國平民死亡。

  與此同時,美國情報局截獲一封德國參謀本部寫給墨西哥國防部長的密信,信中德國表達了愿意跟墨西哥結盟的意向。美國國會隨后拿出這封密信大肆做文章,稱德國意圖聯合墨西哥進攻美國。

  美國政府以此為借口,在國內大肆的宣傳。刻意的夸大其詞,結果引發了美國國民們的強烈仇視。認為德國人比中國人更壞,不但毀壞了美國經濟,還殺美國人,甚至要進攻美國本土,反德呼聲頓時高漲。于是美國國會順應民意,通過的1915年宣戰法案,美國開始全國戰爭總動員。

  對外口號上,美國政府打著解放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等國國民脫離各自國家的統治為口號,無恥的宣布美國為了解放這些國家的人民而參戰。

  1915年1月26日,美國正式照會德國大使,要求德國無條件向協約國投降,這顯然不給德國任何妥協的機會。德皇威廉二世頓時大罵美國,言辭拒絕,并要求美國投降德國。

  于是,美國于當天下午宣布對德宣戰。第二天又宣布對同盟國所有國家宣戰。

  美國的參戰,使得歐戰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全世界主要強國,除了中華帝國之外,全部被卷入其中。歐洲各大媒體正式將這場戰爭的名字定為世界之大。

  1月28日,美國發布全國總動員令。由于美國的經濟被中華帝國擠壓,加上美國在去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美國的人口突破了一億大關,這使得美國的就業壓力非常大。超過300萬人就業困難或者處于嚴重貧困線上,這些人都選擇了應征入伍,以便混口飯吃。

  這樣,美隊從宣戰前的30萬人,到2月底一下子擴大到了150萬人。

  3月5日,美國第一批遠征軍近40萬人登上了運兵艦和貨船,啟程前往歐洲。而按照英法美達成的協議,第一批的40萬美軍可以不用攜帶武器,輕裝到英國和法國敦刻爾克集結,在那里他們將得到英式和法式裝備的全面武裝。

  當然,考慮到美國兵戰斗力低下(比不上歐洲兵)問題,這四十萬美軍也必須接受協約國最高統帥部的指揮,也因此成為了戰場上的第一批美國炮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