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78章 一戰爆發

熊貓書庫    唯我獨裁
🔊點這里聽書

第378章一戰爆發  英德兩國都沒有做好立即開戰的準備,因此雙方都沒有立即向對方宣戰,而是分別聯系各自的盟友,協商一旦爆發戰爭時各自和盟友間如何配合和援助的問題。天才只需3秒就能記住)同時,英德兩國也在各自國內展開各種準備工作,例如鼓動民眾支持,準備戰爭物資等。

  英德兩國的外交部官員們都繼續粉飾太平,宣傳一定會和平解決問題,不會爆發戰爭,藉此來試圖麻痹對方。雙方都明知道對方不會上當,但是也不遺余力。

  協約國和同盟國紛紛召開首腦會議。同盟國方面,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四國特使在柏林開會,由于意大利態度曖昧,立場不堅定。德國和英國的沖突并沒有影響其他三國的利益,因此其他三國也不是那么積極。這使得同盟國內部無法達成一致。

  反過來,協約國方面的情況較好些。

  法國和德國是宿敵,法國一心想奪回被德國占領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重工業區,因此從把英國拉下水那天開始,法國就計劃著讓英德爆發大戰,繼而英法組成對德作戰聯軍。法國認為英國的海軍足夠消滅德國海軍,進而從德國西部和北部登陸,法國則從南部進攻,則南北夾擊可以迅速打敗德國。因此法國堅定的支持英國對德作戰。

  俄國的態度有些不堅定,俄國和德國的關系還達不到兵戎相見的地步,俄國只跟奧匈帝國和土耳其帝國擁有領土和種族爭端,俄國更關心的是巴爾干問題,希望斯拉夫人能夠脫離奧匈帝國的統治。所以,英國和德國的軍事沖突中,俄國表現的不是那么積極。

  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管是同盟國方面,還是協約國方面,他們內部還無法完全達成一致,因此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的全面大戰暫時還無法爆發。

  不過,屋漏偏逢連夜雨,中華帝國中央情報局派出的第三小隊已經在巴爾干動手了。

  當中華帝國赴歐洲訪問團在訪問同盟國和協約國之后,為了進一步提高中華帝國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也試探一下訪問成果,順便提出樂意幫助奧匈帝國和俄國解決塞爾維亞的問題,做出一副為了化解歐洲矛盾的和平天使形象。

  中華帝國愿意斡旋,得到歐洲各國各界人士們的一致贊譽,不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看到了中華帝國的強大,都臺面性的附和一下,同時也為了給國民一個交代。

  就這樣,中華帝國歐洲訪問團扮演起了斡旋者的角色,調停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干地區的沖突。

  但中華帝國顯然不會真心實意的幫忙,在調停過程中,不但沒有緩解雙方的壓力,反而造成雙方更加激烈的碰撞。俄國要求巴爾干的斯拉夫人獲得民主獨立的權利,但是奧匈帝國則不放棄對巴爾干國家的控制,導致雙方矛盾無法調和。

  蘇伊士運河沖突爆發時,奧匈帝國正在中華帝國特使的唆使下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早在中俄戰爭過后,德國兩任參謀長施禮芬和小毛奇都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會談過,討論對塞爾維亞的戰爭計劃。他們都認為,俄國國內困難較大,無法插手巴爾干戰爭。

  經過中華帝國從中鼓動,威廉二世一時沖動明確向到訪的斐迪南大公保證,假如俄國插手奧塞沖突,德國將援助奧匈。

  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中華帝國也表示愿意在戰時向奧匈帝國提供武器裝備和補給物資。于是奧匈帝國底氣足了,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地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時間選定在12月28日,這一天是土耳其進攻塞爾維亞的戰爭紀念日(1384年12月28日)。奧匈帝隊這次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出動了兩個兵團,奧匈帝國的目的是先嚇唬一下塞爾維亞,然后不戰而屈人之兵。

  為了配合軍事演習,斐迪南大公夫婦受奧匈帝國國王的命令,前往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進行訪問,實際上是向塞爾維亞王國示威。

  中華帝國中央情報局第三小隊也隨著進入塞爾維亞,并通過塞爾維亞反奧人士薩拉熱窩警察局副局長馬爾蒂斯作為中間人,收買了塞爾維亞的黑手黨組織,令其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

  黑手黨只認錢,立即結下了這個任務。

  29日早些時候,黑手黨組織便在奧皇太子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點左右,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后,乘坐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進入薩拉熱窩城,驅車前往薩拉熱窩市政廳參加一個招待會。

  一長列皇室汽車緩緩駛過人群擁擠的街道,因為馬爾蒂斯的關系,只有稀疏的憲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兩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輛車上,索菲亞坐在他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坐在左邊的位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

  當車隊經過市中心米利亞茨卡河上的楚穆爾亞橋,駛進阿佩爾碼頭時,埋伏在這里的第一個暗殺者沒能動手,因為一個警察走過來站在他面前。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暗殺者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來,向斐迪南夫婦乘坐的車擲出一枚炸彈。

  一位目擊者說:“由于大公反應迅速和沉著,炸彈沒有達到目的。他從汽車座位上拾起炸彈,扔到大街上。我幾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

  炸彈爆炸時,8人受傷,包括大公的副官。警察逮捕了一個叫加布里諾維克斯的年輕人。他們說他是一個在黑塞哥維亞當排字工人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據說他也沒有懊悔之意。

  在第一次事件后,隊伍繼續前往市政大廳,大公莊那里氣憤地宣布:“諸位先生,真是令人不能容忍。我們來到薩拉熱窩訪問卻有人向我們投炸彈。”開始,大廳中的群眾不明白大公在談些什么,后來,當他們得知有一個人試圖用炸彈殺害他時。很多人歡呼起來。

  隨后,斐迪南計劃去波斯威壓,有人告誡他不要到波斯維亞去,但是他沒有理睬。一位塞爾維亞部長說巴爾干半島對奧匈帝國很有反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皇室家族中大公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傾向于在這緊張地區做些讓步。他曾希望給予斯拉夫人更多的自主權,甚至可能在巴爾干半島創立第三個君主國。

  回程時,黑手黨成員普林西斯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沖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就在這一瞬間,中華帝國中央情報局特工雷平突然出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暈倒在地。這時,普林西斯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身中七槍,頓時一命嗚呼。

  頓時,四下里一片混亂,雷平迅速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斯當場被捕。

  斐迪南夫婦遇刺頓時轟動了整個歐洲,但是各國似乎對這些暗殺活動有一種不祥的反應。從羅馬教廷發來的報道說,庇護教皇重病在身,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祈禱。他昏厥過去并不得不由他人護送他回房間。威廉二世中斷了在波羅的海的一次賽馬,匆忙回到柏林。弗朗茲約瑟夫皇帝病倒了,他悅,“可怕,太可怕了,我悲傷極了。”在倫敦,每日新聞寫道:“這次暗殺對歐洲來說像一次雷鳴。”倫敦泰晤士報說“它使世界的良心在發抖。”

  塞爾維亞警察立即調查刺殺真相,但是當他們找到黑手黨頭目,并順著線索追查到塞爾維亞警察局副局長馬爾蒂斯時,卻發現馬爾蒂斯已經意外自殺了,線索中斷,一盆屎頓時扣在了塞爾維亞反奧勢力的頭上。

  于是,原本英德兩國在蘇伊士運河沖突問題上的沖突已經造成同盟國和協約國正在拔刀相向,大戰一觸即發。如今奧匈帝國皇儲被塞爾維亞反奧官員馬爾蒂斯和英法俄扶植的黑手黨組織聯合暗殺,奧匈帝國于是也有了充分的借口要對塞爾維亞開戰。對于奧匈帝國來說,奧皇最后一個兒子也掛掉了,成為名符其實的孤家寡人,他非常的心痛和憤怒,原本奧匈帝國在英德軍事沖突問題上還想著保持中立,防止卷入大戰,如今看起來已經無法避免了。

  這時,中華帝國政府高層經過三天的研究之后,又分別與各國聯絡官進行閉門磋商之后,于1913年年1月2日,成立國際仲裁法庭,地點設在瑞士日內瓦。

  中華帝國繼續扮演調停大使,表面上組織歐戰爆發,實際上卻是想要讓歐戰盡可能早的爆發。

  中華帝國的該倡議得到了英、德、法、俄、奧、意等歐洲國家的全力支持。接著,中華帝國和歐洲六大主要強國聯合組成國際陪審團,由中國擔任首任國際法庭官,其他歐洲六國以陪審員身份參與對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死亡的事件進行調查,但是陪審團成員卻將塞爾維亞拒之門外。

  中華帝國倡議成立國際法庭,并擔任國際法庭官的角色,無疑是在政治上狠狠的敲了歐洲各國一個悶棍,也是中華帝國干涉歐洲事務開始的標志。

  中華帝國政府借著機會弄了一個國際法庭,提高了在歐洲的政治影響力的統帥,也迅速完成挑唆歐戰大戰的任務。

  經過中華帝國和各國協商之后,審判結果僅僅三天就出來了。塞爾維亞籍男子普林西斯等17人涉嫌刺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的罪名成立,同時,塞爾維亞政府高級官員馬爾蒂斯等人也涉嫌背后指使謀殺事件。

  奧匈帝國決心以此為口實,徹底摧毀塞爾維亞。奧皇征詢德國的意見,而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就是現在,或者永遠不打。而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小毛奇也表示對同盟國來說,戰爭越早越好。

  德國保證全力支持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采取軍事行動,這極大的助長了奧匈帝國的信心。

  而協約國集團也在積極活動。1月5日,英國高官連續訪問俄國和法國,保證履行同盟軍事義務。而法國則很會耍手段,公開宣布法國在巴爾干問題上保持中立,這給德國造成一種錯覺,讓德國認為法國不愿立即卷入巴爾干戰爭。其實法國暗中已經跟英俄達成了協議,此舉的目的就是引誘德國首先開戰。

  這樣,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是各懷鬼胎,奧匈帝國如愿以償的借口終于來了。

  奧匈帝國決定以此為借口挑起戰爭,吞并塞爾維亞。德國堅決支持奧匈的行動,俄國表示支持塞爾維亞。

  1913年1月7日,奧匈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后通牒,限48小時答復。通牒內容極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奧活動,懲辦進行反奧宣傳的官民,并引渡塞爾維亞參與此事的其他塞爾維亞政府官員等。

  塞爾維亞本就是被協約國犧牲的羔羊,渾然不知道英法俄的真正目的,傻乎乎的相信了協約國的承諾。

  1月8日,塞爾維亞復文,以被排斥在國際法庭之外為由,拒絕奧匈帝國的全部要求。當天,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兩國斷交,奧匈帝國開始軍事動員。

  第二天,得知奧匈帝國進行軍事動員后,法國向德國提出了調停要求,假惺惺的表示避免戰爭。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立刻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上,自大的德國人認為跟法國中立,那么德國也應該中立,讓奧匈帝國和俄國自己解決矛盾。因為塞爾維亞是斯拉夫人國家,一旦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北方同樣是斯拉夫人國家的俄羅斯帝國就會對奧匈帝國宣戰。那么一來,德國就需要對俄國宣戰,以保護同盟國奧匈帝國。可是,拉幫結派的不只有德國,俄國的同伙法國一定會對德國發動攻擊的。

  德國如果介入,將會遭到來自兩線的兩個強國攻擊,兩線作戰歷來是兵家大忌,因此德國希望寄托于意大利可以幫忙。可惜,意大利借口法國宣布中立,也宣布了中立,不加入這場戰爭,這讓德國非常的惱火。

  然而,德國不能在這個時候開罪意大利,只好繼續容忍意大利的中立。

  兩線作戰,德國打不起。因此,早在1905的時候,德國便制定了施里芬計劃。根據施里芬計劃,德國目標宗旨很明確,就是在短時間內解決西線問題,利用優勢兵力及大范圍的穿插包圍,盡快消滅法國,以達到戰略目的。

  然而,當小毛奇擔任德國總參謀長后,對施里芬計劃提出了質疑。施里芬計劃需要繞過法國的堅固防御要塞,借道比利時反方向進攻法國,這需要非常快速的突擊力量,以及長距離的補給能力。這對目前的德國能力來說,是做不到的。

  如果法國采取堅壁清野,步步為營的防御戰術的話,阻滯德軍的進攻速度和時間,拉長德軍補給線便會讓德國陷入險境。因為,那樣將會給俄國贏得寶貴的戰爭動員時間,出兵攻擊東普魯士,威脅首都柏林的安全。

  因此,小毛奇修改了施里芬計劃,將突擊兵力縮減,調往東線對付俄國的威脅。施里芬計劃是個極大的冒險計劃,成則消滅法國,敗則德國滅亡。德皇威廉二世也正是因為施里芬的堅持,而改換成了小毛奇任總參謀長。

  小毛奇的計劃是東西兩線堅固,略微傾向西線,準備西線打敗法國之后,再回師東線迎戰俄國。德國很指望奧匈帝國的,希望奧匈帝國能夠跟德國東線軍隊一起頂住俄隊。因為按照兵力來說,德國東線兵力加上奧匈帝國的兵力足夠頂住俄隊了。因此,德國東線的策略是先防御再反攻。

  德國制定軍事計劃的同時,法國沒有閑著。法方認為陸戰打不過德國,因此法國的想法是利用堅固的要塞堡壘,拖住德隊,讓龐大的俄國陸軍攻擊德國,迫使德國抽調更多的兵力去跟俄國火拼,最后法國再趁機反攻德國。

  長時間以來,法國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陣地擴建準備,其中包括貝爾福、埃皮納爾、圖爾、凡爾登等大型要塞,它們構成了防御陣地的主要支撐點。這一陣地可由數量眾多的法軍以各種方式駐守,給進攻帶來很大困難。

  可以說,兩大軍事集團的戰爭策略都是非常到位的,各有針對性,都是非常可行的戰術戰略方案,然而戰爭期間,計劃比不上變化快,是否能夠順利完成計劃,還要靠實戰效果,以及受其他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三天后,奧匈帝國完成了軍事動員準備,并向塞爾維亞宣戰。由于之前奧匈帝國就開始秘密進行軍事總動員了,因此到1月12日宣戰時,奧匈帝國動員兵力達到200萬人。

  按照奧匈帝國總參謀部在1911年制定的作戰計劃,奧匈帝隊將按照c、q、x三個計劃進行。c計劃中,奧匈帝國將履行同德事義務,將對俄羅斯全面開戰作戰,奧匈帝國主力將全部集中于加利西亞一線,以深遠迂回切斷俄屬波蘭,配合東線德軍,集中三百萬大軍,破釜沉舟擊敗俄隊。這個計劃是瘋狂的,因此奧匈帝國將會抽空國內全部兵力,跟俄國一戰定勝負。

  q計劃是個折中計劃,同樣是配合德軍東線攻擊行動,迂回至俄屬波蘭地區,調集100萬軍隊跟德軍一起對抗俄軍。同時,調集80萬軍隊攻擊塞爾維亞,對塞黑僅保持一個弱小的巴爾干集團軍群呈壓迫狀態。

  按照x計劃預案,奧匈帝國僅僅對塞爾維亞作戰,則使用巴爾干集團軍群和皇家匈牙利步兵集團軍群,以壓倒性兵力優勢攻擊塞黑,皇家奧地利步兵集團軍群對俄保持防御態勢。

  可以說,奧匈帝國的作戰計劃如果跟德國配合的天衣無縫的話,那么協約國將會在三個月內被德奧聯軍打垮。然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自大,導致了這種必殺技沒有發揮出來。

  在奧匈帝國動員的時候,德國雖然也在動員,但是沒有發展成為全面性總動員。而俄國卻是在進行全國總動員了。為此,德皇威廉二世給俄皇尼古拉二世發去了一封電報,要求俄國停止進行軍事動員。表示德國不希望跟俄國開戰,他們是親戚,不應該反目成仇。

  尼古拉二世接到威廉二世的電報后,很是感動,頓時放棄了全國總動員。并回復威廉二世,表示不希望戰爭爆發。

  然而,威廉二世信以為真,依舊沒有讓德國全面動員。而尼古拉二世雖然下令停止動員,但是命令傳下去的時候,俄國已經動員完成了,從未有過的效率,讓尼古拉二世都不敢相信那是他的軍隊,于是在俄方的慫恿下,尼古拉二世的戰爭念頭再次燃燒了起來。

  在俄國秘密完成軍事動員的情況下,德國確給了奧匈帝國一個錯誤的信號,那就是俄國不會干涉塞爾維亞,奧匈帝國可以放心的出兵了。

  于是,1月13日,奧匈帝國迫不及待的執行了x計劃,全面對塞爾維亞發起了進攻。

  位于最前線的是奧匈帝國巴爾干集團軍群,是個三流部隊,二十二個師,屬于地方城衛軍,緊挨著塞爾維亞國境線界河上。

  由于塞爾維亞不過是300萬人的小國,動員兵力不過40萬,已經到了極限。為了守衛國家,塞爾維亞不惜炸毀了界河上唯一的橋梁,阻止敵人入侵。

  戰斗一開始,奧匈帝國的巴爾干集團軍在同樣三流的指揮官,前波黑軍事總督波梯雷克的指揮下,兩次進攻塞爾維亞,被塞爾維亞和黑山聯軍打得狼狽不堪。

  (請上俠客,地址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