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64~365章 驅逐戰列艦

熊貓書庫    唯我獨裁
🔊點這里聽書

第364365章驅逐戰列艦兩更  中華帝國挑起的全球海軍軍備競賽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歐美主要列強海軍全部被牽扯進去,巨大的海軍軍備開支令歐美各國的財政連續五年保持巨額的財政赤字,軍備開支最低占年度財政預算的40,最高已經達到了60以上。

  其中英國因為國家臉面問題,始終奉行德國每增加一艘主力艦,英國海軍就增加兩艘主力艦的政策,以至于英費開支在1911年財年已經攀升到了1.2億英鎊,占年度財政預算的61。而德國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軍費開支也達到了32億德國馬克,占全年財政預算的59,當然,這主要是因為德國不光有大海軍擴張計劃,他的陸軍也要保持世界第二陸軍強國的地位,因此加起來的軍費開支也不低于英國多少。

  歐洲兩大經濟強國陷入了瘋狂的海軍軍備競賽當中無法自拔,英國因為曾經遭到中華帝國的瘋狂的掠奪,經濟損失較大。加上八國聯軍的殖民地洗劫,英國為了奪回失去的殖民地又發動了幾場戰爭,消耗也很大,因此英國最先受不了了,于1911年初,新登基的英王喬治五世以威廉二世的表弟身份訪問德國柏林,要求英德之間停止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

  然而,德皇威廉二世對剛剛繼位的表弟英王喬治五世的態度很是強硬,希望給這個年幼的表弟一個下馬威,讓英國率先服軟。

  但是,威廉二世低估了他這個表弟的脾氣,結果二人不歡而散,英德和解的最后一次機會失去,從此英德兩國繼續保持龐大的海軍軍備競賽,哪怕財政吃緊,兩國也都不停止。

  英德兩國繼續大規模進行海軍軍備競賽,高興的是法俄兩國,因為這樣英國就會放棄最后一絲和解的念頭,跟協約國的合作更為緊密。

  不過,法俄意奧四國在軍備競賽當中顯得吃不消,他們的國力比起德國和英國來說,差的太遠。

法國海軍已經無力支撐龐大的海軍軍備競賽了,1909年時,法國政fu批準建造四艘搭載14英寸主炮口徑的里昂級戰列艦和兩艘搭載14英寸主炮的  jemmapes級戰列巡洋艦(jemmapes號和瓦爾密號valmy)

  。1910年時,法國財力已經非常的緊張了。法國財政已經拿不出更多的預算來建造更多的15英寸主力艦了,最終咬牙批準建造了三艘黎歇留級richelieu戰列艦和兩艘布維涅級bouvines戰列巡洋艦。這可以說是法國使出吃奶的勁好不容易批準的項目。而到了1911年財政已經不可能在批準建造更為強大的主力艦了,于是法國海軍在戰前的最后一級戰列艦便是15英寸主炮的黎歇留級,最后一級戰列巡洋艦則為布維涅級,此后法國財政再無力為海軍新增主力艦了。

  同樣,意大利海軍在1909年還隨著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的洪流建造了搭載14英寸主炮的弗朗西斯科.卡拉斯里奧fransesco

  caracciolo級戰列艦四艘(弗朗西斯科.卡拉喬洛號fransesco

  caracciolo、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francesco

  morosini、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號cristoforo

  colombo、馬卡提尼奧.卡羅那號marcantonio

  colonna),無戰列巡洋艦計劃。到了1910年,中美英德四國陸續出臺15英寸主炮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后,造價已經飆升至400萬英鎊(2000萬元龍幣),意大利財政預算面臨嚴重挑戰,最終意大利海軍也為了要面子,咬牙開工建造了搭載15英寸主炮的維托里奧維內托vittorio

  vecco級戰列艦四艘(維托里奧維內托號vittorio

  vecco、利托里奧號littorio

后改為意大利號  italia、羅馬號roma、因佩羅號impero),同樣沒有戰列巡洋艦計劃。而到了1911年時,意大利的財政赤字已經超過了警戒線,不可以再投入海軍軍備競賽的造艦預算了,那樣意大利的財政將崩潰。

  正巧,意大利發現法國1911年財政預算也沒有追加海軍造艦撥款預算,預算立即跟法國秘密協商兩國在地中海的海軍力量停止擴張,雙方都承認對方海軍在地中海的存在和利益,意法兩國同時停止在地中海進行軍備競賽。

  作為同盟國成員,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地位早就淪為三流海軍的奧匈帝國,在建造了最早期的三艘神弓型戰列艦后,從超神弓時代開始,奧匈帝國海軍便拿不出錢來建造了。好在意大利和法國海軍在地中海的力量處于平衡狀態,因此奧匈帝國海軍沒有建造超神弓型戰列艦,德國也沒有對其強求。

  同樣,在協約國成員當中,沙俄帝國本來海軍力量就不行,中俄戰爭后,沙俄帝國的海軍事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既沒錢打造艦隊,又沒技術,面對世界主要海軍強國日新月異的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沙俄帝國海軍只能望洋興嘆,只有羨慕的份。

  本來,沙俄海軍從中華帝國購買了二手的登云級戰列艦和建威級戰列艦,一共九艘準神弓型戰列艦曾經讓俄國海軍興奮了好幾個月,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這九艘準神弓型戰列艦已經過時了。土耳其海軍從中華帝國進口的神弓型戰列艦對俄國海軍有著絕對優勢,德國海軍的神弓型戰列艦和超神弓型戰列艦更是讓沙俄海軍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更氣人的是,小小的希臘海軍竟然也能夠獲得兩艘中華帝國為其建造的變態版超神弓戰列艦,12門356毫米巨炮讓俄國海軍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實在太沒面子了。

  當然,沙俄海軍并沒有放棄研制本國的神弓型戰列艦,但可惜的是沙俄海軍的技術實力太差,當沙俄海軍開始開工建造神弓型戰列艦甘古特級時,俄國海軍將甘古特級戰列艦搭載了4座三聯裝305毫米主炮,認為完全可以打敗中華帝國的神弓號戰列艦和英國的無畏號,以及德國的拿騷級戰列艦。

  不過,很快沙俄帝國海軍就悲催的發現,俄國的甘古特級戰列艦只有不到200毫米裝甲和23節航速,介于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之間,不上不下的成為了雞肋戰艦。

  而且,等到沙俄帝國的甘古特級戰列艦下水時,中華帝國、德國、英國、美國等主要海軍強國的主炮口徑已經達到了14英寸,進入了超神弓戰艦時代,沙俄帝國海軍一下子就落后了一大截,甘古特級戰列艦還未完工就已經過時了。

  于是,沙俄海軍立即開始設計14英寸主炮,計劃裝備給正在設計當中的瑪利亞皇后級戰列艦。

  1910年1月,俄國駐倫敦和君士坦丁堡的海軍武官同時向彼得堡遞交了緊急情報,土耳其從中華帝國造船廠訂購的兩艘14英寸的超神弓型戰列艦的消息被證實。土耳其海軍的擴軍前景讓俄國海軍憂心不已。

  盡管如此,海軍部并沒有立即打算加強黑海艦隊的實力。海軍部認為必須節省經費留給已經開工的“塞瓦斯托波爾”級,以便她們能迅速完工應付德國人的威脅。但是內閣卻持完全相反的意見,官僚們把黑海當成自己的后院,要求黑海艦隊在任何時期都必須保證對土耳其海軍的絕對優勢。

  這樣,海軍部不得不違反自己的心愿執行杜馬會議的命令,準備為黑海艦隊建造可以與土耳其新艦抗衡的超神弓戰列艦。

  海軍參謀部以塞瓦斯托波爾級戰列艦為藍本,制訂了技戰術標準。參謀部認為在黑海那樣的完全封閉水域不需要23節的航速,能有最大航速20.5節和短時過載航速22節即可。這樣可以把更多的重量分配給裝甲防護和武器系統,來抗衡目前還不知道具體性能的土耳其戰列艦。炮塔裝甲要從“塞瓦斯托波爾”級的203毫米增加到250毫米,火炮的最大仰角也要放大到35度。

  盡管最初出現了背負式炮塔的設計,但海軍部最終還是選擇了單一甲板平面布局。早期設想的102副炮也被更換為130毫米炮,以對付敵方排水量日益增大的驅逐艦。3月,杜馬通過了黑海艦隊擴軍計劃,5月份經尼古拉二世簽署后成為正式法令。擴軍法案計劃到1913年為止,撥款一億零兩百二十二萬盧布為黑海艦隊建造3艘戰列艦(每艘預算兩千七百七十萬盧布),其余的錢用來購買9艘新式驅逐艦和6艘潛艇。

  沙俄海軍部提出了黑海戰列艦的大部分基本技術指標。使用柴油動力,并安裝12門356毫米炮或5座305毫米三聯炮塔。很顯然,這是根本不現實的。同年4月,沙俄間諜進一步證實了土耳其在中華帝國訂購的超神弓型戰列艦,裝備的是356毫米主炮。以中華帝國造船廠的豐富經驗和高效工作體制,土耳其人獲得超神弓艦并壓倒黑海艦隊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沙俄海軍部立即出面制止了技術部門關于柴油動力和五六個炮塔之類的討論,當前要緊的是盡快為黑海艦隊提供可以投入使用的超神弓艦。海軍參謀部提出新艦應裝備356毫米炮以獲得對土耳其軍艦的火力優勢。但是炮兵技術委員會卻表示異議,他們在4月份的報告中明確警告到:“奧布霍夫斯基工廠不可能在參謀部規定的1913年1月1日最后期限前,生產出足夠數量能夠裝備黑海戰列艦的炮身(37門)。如果非要使用356炮的話,那么必須將建造周期再延長一年半”。

  沙俄海軍試圖以向外國公司訂購火炮的方法解決問題。參謀部先后向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維克斯公司,中華帝國的上海船舶重工、皇家重工、大連船舶重工、北洋兵器重工,德國的克虜伯,奧匈帝國的斯科達以及法國的施奈德公司發出邀請,想讓它們參與356毫米炮的設計競爭。

  但是最后海軍的研究認為,12門305炮可以對付敵方的8門356炮。頭2艘艦計劃裝備305炮,最后1艘換上356炮。3艘神弓艦再加上一個總隊的前神弓艦,完全可以打敗僅裝備2艘新式超神弓戰艦的土耳其人。

  然而,俄國海軍并未意識到超神弓級和神弓級已經不是一個等級的概念了,搭載再多的神弓級主炮,也無法打得過搭載超神弓級主炮的戰艦。

  由于情況緊急,海軍部命令波羅的海船廠立即把“塞瓦斯托波爾”級修改為適合黑海作戰的戰列艦。海軍部同時希望波羅的海船廠和海軍船廠在完成“塞瓦斯托波爾”級后,會積累起足夠的建造無畏艦的經驗。這樣把黑海戰列艦也交由彼得堡的船廠建造,一定會在很大程度上縮短建造周期。

  但是一個讓人無法回避的問題出現了,土耳其人會開放海峽的自由航行權嗎?由于土耳其武裝力量在1910年的土意戰爭中表現極為低劣,再加上英法意等強國也對土耳其海峽的封閉心懷不滿。海軍部期待著土耳其人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修改土耳其海峽航行條約,允許各國尤其是俄艦自由出入。不過沒過幾個月,俄國人就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他們已經得知土耳其帝國正式加入了同盟國。

  于是,俄國人只好在黑海建造。新戰列艦的設計已經于1910年6月22日全面鋪開,北洋兵器重工、克虜伯和維克斯應邀參加。不過俄國人已經沒有在國外造戰列艦的打算,他們此舉不過是為了借機會吸收國外先進的造船思想而已。

  俄國國內企業除波羅的海廠和海軍船廠外,還有位于尼古拉耶夫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工業聯合體及俄羅斯造船股份公司參加競爭。設計中途,海軍部已經取消了在彼得堡船廠造艦的意向。缺乏經驗的尼古拉耶夫廠和俄羅斯廠各自找了技術靠山——維克斯公司和北洋兵器重工。9月2日,海軍決定分別在俄羅斯廠和尼古拉耶夫廠開工3艘艦,俄羅斯廠獲得大頭,2艘艦的建造合同,其中大部分設備從中華帝國北洋兵器重工進口。

  11月中,雙方的設計經過對比,俄羅斯廠獲勝。尼古拉耶夫維克斯方案的排水量為25100噸,比海軍技術委員會要求的大,而且三軸動力系統不能滿足參謀部關于使用4臺主機的規定。10月30日,3艘戰列艦同時舉行了開工典禮,在俄羅斯廠造的命名為“瑪利亞皇后”和“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尼古拉耶夫廠建造“葉卡捷琳娜大帝”號。

  其實到“瑪利亞皇后”開工時,其最終設計還沒有全部完成。為了加快進度,波羅的海廠和海軍船廠為俄羅斯的技術人員提供了完整的“塞”級艦工程圖紙和相關數據的計算過程。1910年12月13日,海軍和俄羅斯船廠的合同正式簽署。合同特別強調“瑪利亞皇后”和“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應在1913年9月2日以前進行試航。同年7月、8月和11月2日,全部圖紙和建造方案完成后,“瑪利亞皇后”、“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號才真正進入了施工階段。造艦師分別為科羅馬季、вп科捷科和mn薩斯諾夫斯基。3艘艦的工程進展比較順利。

  然而,進入1911年初,沙俄帝國的情報部門再次獲得國際情報,中、美、英、德等國的軍備競賽進步升級,主炮口徑已經猛增至15英寸。當然,其他國家早在去年夏天就得知這個情報了,只是俄國的情報部門總是比其他國家晚半拍。

  瑪利亞皇后級剛剛開工就落后了,這實在是太過打擊俄國海軍了。

  于是,沙俄帝國急忙在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始設計建造搭載15英寸主炮的超神弓型戰列艦,定級為尼古拉一世級。但是,俄國海軍連14英寸主炮的超神弓戰艦都沒搞清楚,技術上還得從中英兩國學習,設備還得從中英兩國引進。就連建造14英寸主炮所需的37個203毫米滾珠和軸承系統,俄國海軍工業都無法制造出來,而英國自己的戰艦都不夠使用,所以俄國全部都得從中國進口。

  在這種情況下,尼古拉一世級超神弓戰列艦的建造過程被無限期延遲下去,最終直到一戰結束后,也未能建成。這樣一來,瑪利亞皇后級戰列艦成為了沙俄帝國最后一級戰列艦。

  不過,沙俄帝國海軍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中華帝國北洋兵器中國在參加瑪利亞皇后級戰列艦競標時,意外的發現了沙俄帝國海軍正在打造的一款新概念戰艦。

  這種新概念戰艦在沙俄海軍內部被稱之為驅逐戰列艦,其設計理念值得中華帝國的海軍技術人員們借鑒經驗。

  在“瑪利亞皇后級”、“尼古拉一世級”建造的同時,俄國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設計:驅逐戰列艦——這真是一個讓人聞所未聞的名詞。

  這一計劃的始作俑者實際上是沙俄海軍部。俄國海軍部認為經過幾艘神弓艦的設計建造,本國造船工業已經具備了完成神弓艦的能力。于是海軍大臣nk格里格諾維奇1911年1月向彼得堡的2家船廠發出了《關于新式戰列艦設計任務》的指令,要求他們立即開始新式“超神弓艦”的概念設計。海軍部特別強調,新艦應具備和“神弓”號一樣具有劃時代的、徹底改變海戰游戲規則的意義,以保證財力技術均不如人的俄國能在大艦巨炮上獲得徹底領先的優勢地位。

  為了徹底壓倒敵人和盟國未來3年可能出現的艦種,俄國海軍部要求新計劃戰艦至少要裝備12門381毫米以上口徑的主炮,且每分鐘射彈數量不得少于36發。副炮應至少裝備24門152毫米加農炮,射速務必達到12發分;應裝備防魚雷網和高射炮。同時海軍參謀部特別強調應強化魚雷裝備,魚雷管越多越好并應集中布置在水下艦體中部,以“保證能對目標射出最密集最集中的魚雷幕”,這大概就是驅逐戰列艦的最初概念了。

  該設計任務要求“軍艦最大航速25節、續航力應不低于5000海里15節,同時艦上應裝備有效作用距離1500海里的長波電臺,該電臺應能與英國無線電通訊體系兼容。新戰列艦應具備能夠滿足在大洋上最惡劣海情條件下的適航力,同時應具備最良好的穩性和回復能力。”

  《任務》還建議設計者們不要把艦首形狀拘泥于傳統的破冰型,因為此類艦首可能并不適合遠洋航行。海軍部還命令“要具有最優良的穩性和回復性能,并積極考慮使用減搖水艙結構來減少艦艇的橫搖擺幅。”

  由于軍艦必需在波羅的海航行,《任務》規定吃水不得超過9.15米。也許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設計師和軍官們的想象力,《任務》對最重要的排水量一項居然沒有做任何說明和限制。

  海軍上層的那些“必須”、“不得”、“不小于”等強硬字眼雖然充滿了自信,但對于技術相對薄弱的俄國來說,這樣的計劃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是俄國人還是以自己特有的浪漫主義性格完成了幾十個概念設計。

  以海軍造船負責人費茲恩中將為首,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委員會,同時被授權可以得到艦炮、魚雷和輪機部門的必要技術支持。委員會成員中有幾位波羅的海艦隊的優秀艦長:“太子”號的nп列恩、“安德烈佩沃茲萬尼”號的aп澤列諾伊、“帕維爾一世”號的ak涅波列斯恩和“留里克”號大型裝甲巡洋艦的mk巴克諾夫上校。

  由于海軍部特別強調新艦的魚雷攻擊能力,新式艦隊驅逐艦“諾維克”號艦長дh維爾德羅夫斯基上校作為魚雷戰專家也被招收進來。在經過第一輪的答辯問詢后,海軍部的評審委員們篩選出幾個有希望的方案參加下一輪競爭。部里的aв高爾察克海軍中校自1911年2月詳細的研究了整套方案后,向上級做了詳細報告。

  最后,他們一致認為波羅的海艦隊司令ah埃森上將的設想最有吸引力。

  埃森上將的天才論斷出自和部下的爭論中:新艦籌劃委員會的幾位艦長一致認為“塞”級艦的120毫米和“伊”級艦的130毫米副炮威力太小,不能對付蜂擁而來的敵輕型艦艇。他們要求新軍艦應增加副炮的數量和口徑,維爾德羅夫斯基甚至提出應使用聯裝炮塔的副炮以增加副炮射界。

  但是埃森上將在自己設想的引言中一針見血的指出:“現有的驅逐艦和潛艇完全可以在未來的交戰中擔負迎擊敵輕型艦艇的任務,它們的戰術性能也更適合此類作戰,因此把過分的精力放在和戰列艦基本戰斗力無關的副炮上完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接下來埃森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尉工程師的設想擺了出來:“當前以神弓艦為主干的海戰戰場,性能高不成低不就的裝甲巡洋艦已經完全成為雞肋,而敵驅逐艦的魚雷攻擊卻變得越來越有威脅。假想建造一種航速超過30節的快速驅逐裝甲巡洋艦,但主炮采用和無畏艦相同結構的三或四聯裝178毫米炮塔,比原來巡洋艦上雜亂的主副炮更節約空間,造價和乘員也比較少(指減少的炮手數量)。它可以用密集的火力消滅試圖攻擊我方的敵水面艦艇。驅逐裝甲巡洋艦可以抵御敵輕巡洋艦以下艦艇的炮火攻擊,由于航速較高,也可以有效規避敵方魚雷...”

  那位年輕的中尉叫保羅維克托諾維奇伊萬科夫。伊萬科夫1909年畢業于喀瑯施塔得海軍工程學校,隨后進入波羅的海船廠工作。他最初的設想是15000噸級巡洋艦,只有12門130毫米炮廓炮,但是卻安裝了64具水下魚雷管。

  后來伊萬科夫將艦體放大到22000噸,裝備10門178毫米炮和84根魚雷管,同時還可以攜帶700枚水雷。軍艦最大燃油儲量1800噸。這樣她就可以以25節的航速從雷維爾(今天的塔林)出航,在基爾外圍布雷后以同樣的高速安然返航。

  1911年5月伊萬科夫中尉工程師最終把理想變成了嚴密的設計,也許是戰列艦發展史上最標新立異的艦種出現了。方案中的驅逐戰列艦標準排水量23000噸,滿載排水量26500噸;全長203.4米,水線長200米,水線寬25.5米,正常吃水8.2米;艦員1250人。

  艦體為適航性較好的長首樓型,從上至下依次為首樓甲板、上、中、下甲板、張力甲板、平臺甲板和內底,貫穿全艦的中甲板為強力甲板。艦首沿用了“伊”級艦的破冰型,適應了波羅的海冬季封凍海面,但代價是耐波性較差。破冰沖角內澆注了84噸鑄鋼,強度很高。這樣驅逐戰列艦就可以迅速沖破冰層,為后續的高速輕型艦體開辟航道。

  驅逐戰列艦的主武器是84個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其中左舷41管、右舷43管。每管1條待發雷和2條備發雷,所以全艦總共攜帶多達252條魚雷。不過怎樣將這么多魚雷從甲板安全送到魚雷彈庫,是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

  戰艦裝備最新型的456毫米4516型蒸汽魚雷。魚雷全長6米,戰斗部裝藥170公斤tnt;射程4000米40節、6000米30節。

  為了以后能夠發射更大尺寸的遠程魚雷,伊萬科夫設計了比4516魚雷長了1.5米的魚雷管。不過海軍參謀部仍然不滿足,他們要求魚雷管應采用“模塊”化安裝,以便幾年后換裝533重型魚雷管。魚雷管結構簡單,魚雷采用自航發射方式。

  此外,驅逐戰列艦裝備4座三聯裝52倍徑178毫米炮塔。不過當時俄國沒有現成的178毫米艦炮可用。為此船廠準備將“塞”級艦的52倍徑305毫米炮塔按比例縮小制造新炮塔。

  由于主要作戰對象是輕巡洋艦以下艦艇,火炮的主要彈種為重76公斤帶10.5公斤彈底裝藥的半穿甲彈。計劃射速達8發分,這樣軍艦就可以在1分鐘內射出近100發炮彈;炮塔方向射界320度,高低射界022度;為保證炮塔能在2海里距離回旋速度能跟上35節航速的目標,炮塔水平回旋轉速達20度秒。艦橋頂部射擊指揮所裝有1具6米測距儀。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副炮。不過它隨時可以安裝簡單的3英寸甲板炮,以應付飛機和潛艇的攻擊。

  驅逐戰列艦的裝甲防護是按照能抵御15英寸火炮攻擊目標來設計的。有意思的是海軍部堅決認為敵人可能裝備的406毫米炮可以在65鏈距離上,擊穿傾角30度的18英寸裝甲板。

  為此計劃艦披掛了厚重裝甲:側舷1號4號炮塔彈藥庫間的主裝甲帶為400毫米克虜伯滲碳裝甲、艏艉側舷裝甲板150毫米,主水平裝甲85毫米(高強度鋼)、炮塔裝甲300毫米,司令塔裝甲厚達450毫米。水下防御有間距600毫米的全水線長防魚雷艙和雙重底結構,鍋爐艙和輪機艙外布置了防滲透的燃油艙。

  為了保證軍艦在攻擊時的高航速,驅逐戰列艦的動力系統是與過去的戰列艦完全不同的。它安裝15座亞羅式燃油鍋爐和4臺帕森斯沖動反動式高低壓蒸汽輪機,工作參數17.5個大氣壓,過熱蒸汽溫度220度,是所有俄艦中性能最好的。主機功率72000馬力、最大航速28節,超速航速30節,續航力6000海里14節。由于軍艦的魚雷管不能轉動,因此魚雷的定向完全依賴艦體轉向,這就對艦體的快速精確轉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對于2萬多噸200米長的大家伙來說,并不是個容易做到的事情。

  一方面,它采用了高效的單主副舵系統,一方面在主機布置上下了很大功夫。驅逐戰列艦的主機沒有布置在中心線上,而是向外側偏移2.2度。這樣軍艦在轉向時內側主機開倒車,由于內側和外側推力線相對艦體航線有比較大的偏差,正倒車轉向作用明顯。

  按照計算,它應該能夠達到和輕巡洋艦相當的轉向直徑。不過這樣的設計在正常航行時浪費了部分主機功率,比較可惜。正倒車轉向時航速損失比較大,不利于完成攻擊后迅速撤退。

  由于魚雷艙占據了太多的艦內空間,4臺主機不得不兩兩并聯在一起。而正常的主機都是單獨布置在水密艙內的。2臺渦輪機共用一個艙室共同驅動一根主軸,既增大了減速裝置的復雜程度和重量,又降低了動力系統的生存能力。

  就這樣1911年6月,這個計劃被交到埃森上將的司令部,曾經指揮過布雷巡洋艦隊的埃森對這個計劃一見如故,就象前文所述那樣他立即推薦給海軍部。

  這個提案剛交到海軍部,就立即受到了魚雷至上主義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他們早就希望能夠有一種裝備178或203毫米火炮的高速重裝甲艦,能夠率領輕巡洋艦驅逐艦分隊沖擊到距敵主力戰列1015鏈距離上一口氣齊射4050條魚雷,將整個敵戰列艦分艦隊徹底消滅。

  海軍部清楚的意識到,以當時的工業能力,幾年內最樂觀的估計也是制造出40倍徑381毫米短筒炮,而此類火炮的彈道性能是不能作為戰列艦主炮使用的。魚雷派利用這個機會大肆鼓吹魚雷在航速、射程上可能會在近期取得大幅度進展,應取代大炮作為未來戰艦的主攻擊武器。

  于是驅逐戰列艦的設計受到海軍的高度重視。1911年11月,他們根據驅逐戰列艦的技術特點,進行了2次兵棋推演。圖上演習并沒有給出十分確切答案,敵戰列線可能在己方驅逐戰列艦接近至33鏈距離時,轉向避免直接沖突。由于一般認為敵方戰列艦實力要比自己強許多,能迫使對方撤離戰場已經是了不起的戰果了。

  海軍部于是將驅逐戰列艦列入1911年下半年的造艦計劃中。不過當時船廠正忙著趕工,一時沒有多余的力量來搞新艦,計劃就被順延到了1914年。

  中華帝國北洋兵器重工的艦船技術專家陳海峰上校在得知俄國人的突發奇想后,立即意識到了這種快速驅獵艦所帶來的海軍發展新思路,于是他花了3萬元龍幣從保羅維克托諾維奇伊萬科夫手里將他的驅逐戰列艦設計圖紙買到手,拿回國內研究。

  中華帝國海軍不放棄任何一個國家的先進技術,哪怕他是一個海軍弱國,也不乏會出現先進技術思想。

  陳海峰將俄國人的驅逐戰列艦的設計理念上報中華帝國海軍部后,得到海軍部的高度重視,并責令他負責這方面的技術論證。

  公元1911年7月5日,中華帝國海軍部艦政總署會議上,陳海峰將俄國人的驅逐戰列艦方案轉化為自己的設計方案,并更名為戰列驅逐艦。

  陳海峰設計的戰列驅逐艦,顧名思義,就是搭載戰列艦的火力和驅逐艦的高速度。這點類似于戰列巡洋艦的定義。然而,戰列驅逐艦船體小,本身無法搭載戰列艦的主炮口徑。

  為此,陳海峰的戰列驅逐艦的定義為,擁有戰列艦的火炮的破壞力,即戰列艦一次火力齊射9×381毫米炮彈,為15.3噸炮彈,攻擊當量相當于7枚21英寸紅頭魚雷(黑索金裝藥)。理論上,中華帝國最先進的唐級戰列艦,其先進的火控系統指揮主炮在三次火力齊射就可以命中敵艦,換成戰列驅逐艦的魚雷攻擊的話,15枚21英寸紅頭魚雷足以創造出相同的作戰結果。

  這樣,陳海峰的戰列驅逐艦的概念便是擁有可以擊沉超神弓型戰列艦的魚雷毀滅力量,以及驅獵艦的超高航速,二者相結合的產物便是戰列驅逐艦。

  按照陳海峰的設計藍圖,他在艦政總署會議上拿出的戰列驅逐艦設計標準為。

  標準排水量2567噸,滿載3048噸,主尺度為129.5米11.2米4.1米。動力系統采用3臺帕森斯10式齒輪制動式蒸汽輪機,3臺迪塞爾高效柴油專燒鍋爐,輸出功率為75000馬力,設計航速39節,續航力8000海里18節。

  火炮方面,采用3座雙聯裝光華10年式127毫米50倍伸速射炮,5座雙聯裝25毫米高平兩用速射炮,2座雙聯裝12.7毫米勃朗寧機槍。魚雷方面,搭載五聯裝610毫米紅頭魚雷三座,光華10式魚雷30枚。反潛方面,搭載深彈投射機6座,滑軌2條。

  陳海峰的戰列驅逐艦計劃在艦政總署會議上得到了肯定,但是最終能否通過海軍部和國會的審核,還是個未知之數。畢竟戰列驅逐艦的概念沒有經驗,不同于戰列巡洋艦概念的提出,當初海軍部和國會也不同意建造戰列巡洋艦計劃的,如果不是帝國皇帝陛下強力支持,恐怕不會有戰列巡洋艦出現。

  如今帝國海軍又出現了戰列驅逐艦概念,海軍部大臣鄧世昌立即親自進宮面圣,希望在提交國會審核前,先由帝國皇帝過目一下,如果王辰浩點頭,那么國會也不會為難海軍部的。

  御書房內,王辰浩看著擺在御書案上的戰列驅逐艦計劃,不由得苦笑。

  王辰浩本以為這種東西不會再出現了,當年俄國人的這款驅逐戰列艦被日本和美國海軍采納,于一戰后開始立項研制。當年美國海軍于1917年開發成功兩座7聯裝40節航速的本森級戰列驅逐艦,日本海軍作為對抗,考慮到東方人體制不如西方人,因此于1920年開發成功三座5聯裝39節航速的島風級戰列驅逐艦,但隨著二戰期間,主力戰列艦的航速都達到了28節以上,這種戰列驅逐艦的命運和戰列巡洋艦一樣,最終在1943年退出歷史舞臺。

  王辰浩沒有想到的是,沒有他的提醒和指點,帝國海軍部的官員和專家們竟然也能夠創造出這種戰列驅逐艦的概念來,這足以說明帝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涌現出一大批擁有自主思想和創造力的科研人員,這是王辰浩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雖然這種戰列驅逐艦早晚也得跟戰列巡洋艦一樣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在一戰中她的戰斗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對于敵人的戰艦的威脅是非常大的,跟主力艦隊配合好的話,還是可以大放異彩的。

  于是,王辰浩大筆一揮,在鄧世昌的報告上寫下了紅紅的“批準”二字。

  得到帝國皇帝的支持后,鄧世昌才把戰列驅逐艦計劃提交國會審議,并要求國會撥款建造。

  由于帝國皇帝首肯,國會議員們對海軍部的刁難也就相應的減少,在詢問了一些關鍵性技術參數和作戰能力后,國會于1911年10月批準建造20艘戰列驅逐艦,定級為暴風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