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戰勝國第兩百四十三章:帝制呼聲高漲 書名:
春節期間由于電信機房內部存在安全漏洞,導致網站訪問不穩定,我們已經在盡力處理問題,感謝大家支持。
“我們未來發展海軍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中國進行圍堵,我們擁有巨大的優勢,首先我們有足夠的財力,不是嗎?”美國海軍高層在與威爾遜的談話中問道。
威爾遜聳了聳肩,點頭道:“是的,戰爭讓我們發了財。”
“那么在海軍經費上是否可以說沒有問題了呢?”
“沒錯,但是先生們,你們得告訴我優勢在什么地方,別忘了,我們有錢,中國人現在也有錢了。”
“我們的優勢很簡單,那就是除了我們美國以外,還有一個日本存在,同時英國也有可能要限制中國的擴張。也就是說,我們相當于是有三個國家來共同來對抗中國海軍,而我們可以給他們貸款不是嗎?英國自然就不用說了,他們是傳統的海軍最強國家。而日本也算是海軍發展時間比較長的國家,雖然日本的海軍主力被消滅了,但他們的基礎卻還是存在的,只要有錢,他們馬上就能為我們美國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屏障…”
“很好。”威爾遜點了點頭,聽上去感覺是很不錯的,可行性貌似很高。
財力上還是美國占優勢,畢竟美國是經濟最強大的國家。而此時美國的資本家們已經意識到了來自中國的商業競爭壓力,那么他們肯定會支持美國加大海軍經費上的投入的,沒錢可以找他們借的。
財政赤字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意識到中國統一之后可能帶來的競爭壓力,美國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反應,在經過幾次會議之后,美國政府決定加大對海軍的投入,海軍經費上漲了近一倍。
而對日本扶持也再次加大,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日本海軍的實力。
此時美國并不擔憂日本是否回過度強大了,因為亞洲出現了中國。
之前美國的最大失誤就是對中國產生了錯誤的預估,認為中日之間將會兩敗俱傷,而美國能夠從中得利。
如今美國醒悟過來了,以中國的領土龐大程度以及人口對日本的壓倒性優勢,其戰爭潛力將隨著中國的統一而越來越大。日本則是一個彈丸小國,琉球群島和庫頁島都被中國擼掉了,資源方面遠遠比不上中國,雖然日本還占據著整個朝鮮。
而在日本,北洋政府的解體,則是引發了日本高層的一度恐慌。
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日本愈發覺得更不上中國的腳步了,如今中國的領土面積之廣闊,已經比美國還大了,而且即將進入一個高度統一時期。
高度統一意味著更快的發展速度,日本這幾年卻是不斷的在做虧本的買賣,現在國土面積大減,軍事力量元氣大傷。
之前華東政府突然禁止共濟會在中國的活動,日本政府曾對此事召開過御前會議。
共濟會不僅在中國存在,而且在日本也是存在的,而且共濟會日本分會在日本的活動力度遠大于中國。
日本高層也很想把共濟會的活動禁止掉,但很快無奈的放棄了這一想法。
此時日本要想抵抗來自中國的壓力,就必須借助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力量,如果日本也禁止了共濟會的活動,那么可能引起英美的態度變化。
因此日本還是決定選擇先無視共濟會的存在,但共濟會的問題卻讓日本高層極度警覺,因為共濟會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皇權。
不過日本政府的觀望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很快美國那邊又傳來了愿意加大對日本援助的力度的風向。
此時為了對抗中國,日本政府也顧不上那么多的。
由于日本向歐洲戰場派遣了近五十萬的兵員,表現得與協約國其他伙伴間‘同心同德’,協約國和美國都對日本進行了一些扶持,盡管英國現在打仗還要貸款,但英國同時也在向其他國家貸款。
華東政府對北洋政府的接收工作在經過幾了次的會議之后,大致上確定了主要原則。
在對北洋行政人員的處理上,主要是將他們遣散,他們如果要繼續參政,可以去參加公務員考核。
除了那些有些本事的人員華東政府將給他們那排一些虛職來考察一段時間外,其他的全部砍掉,發給一定的遣散費讓他們回家抱孩子去。
反正都是一些赤手空拳的文人,現在華東政府自成體系,根本不需要他們了,華東政府已經培養出了許多行政人員。
雖然華東政府現在培養的人才很多都是應急人才,嚴格的說大部分都是應急人才,經濟上發展上的應急人才,行政范圍擴充下的應急人才,以及教育規模擴大下的應急人才。
不過就算是一些應急人才,質量也比北洋的那些官員過關。
而且有個問題就是,北洋政府之前作為中國的中央政府,舊時代的那些主要社會精英,或者說是那一批地位最高的精英都集中在北洋政府。
這些社會精英首先有傲氣,再則思想不統一,同時能力也已經跟不上華東政府的需求了,習慣行也不符合華東政府的風氣習慣,因此把他們納入華東政府的體系之中是很不明智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遣散回家,至于他們要鬧的話,隨他們鬧去。
現在外面就很鬧,華東政府遲遲不肯表態,除了一個譴責北洋政府突然解體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外,再也沒有人就北洋解體后的新政府組建問題做出任何回應。
閻錫山在報紙上與極端民主人士的論戰過程中,以及華東政府的配合之下,很快影響了一大部分人。
繼閻錫山之后,很快恢復帝制的呼聲再次出現。
有人開始主張由夏鈞登基做中國皇帝,來帶領四萬萬國民走向恢復中華天威的道路。
這一派系很快也得到了很多知識分子的支持,這些知識分子都是夏鈞的崇拜者,雖然夏鈞不是很明顯的搞個人崇拜,但一定程度上也是有的,加上華東政府的創建極具傳奇色彩,以及夏鈞所帶領下完成的那些光輝偉業,知識分子當中有很多都是夏鈞的忠實崇拜者。
很快輿論就分成了三大派系。
第一個派系就是極端的民主共和派系,第二個派系就是提倡專制,不支持絕對的民主共和,但又一定程度上承認民主的必要性的派系。第三個派系就是帝制派,主張恢復明代舊制,恢復漢室正統。
在這三大派系中,一個讓民主激進派感到恐慌的是,帝制派的力量開始迅速壯大起來,其速度之快,超乎想像,甚至很多民主激進派都倒向了帝制派。
梁啟超頓時慌了,他能敏銳的從輿論的變化中感覺到,帝制派正在飛速壯大,而且這種壯大并不是單純的輿論層面,很多以前堅持民主共和思想的知識分子都加入到了帝制派的行列之中,其中華東政府根基越深的省份越是嚴重。
“怎么會這樣?”梁啟超困惑不已,隨即對出現的情況進行了仔細的調查和分析。
其結果令梁啟超感到震驚。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華東政府是復興黨一黨獨大,復興黨的理念便是復興民族,恢復昔日的輝煌。
因而在華東政府的不斷的宣傳、教育之下,所有華東政府的傳統行政區域,甚至是剛納入行政區域不久的省份,都出現了民族主義高度復蘇的現象。
而帝制派最近打出了一個旗號——恢復明制,成立內閣,內閣向帝國君主及人民負責,同時進行一定程度的君主立憲,允許第一代君主擁有較大權力。
這一旗號出現后,立即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因為民族主義思想已經復蘇了,就算是之前支持民主共和制度的知識分子,他們大多都都是華東政府培養出來的,他們的民族意識極為強烈。
中國歷來都是君君臣臣,皇帝是中國的傳統,既然是復興民族,那自然是要更加原滋原味,而且西方人的民主共和未必適合中國。
加上明代是一個已經出現內閣制,以及出現君主立憲思想的朝代,明末時很多思想家都提出要限制君主權力,而明代的輿論管制非常寬松,也導致了這些思想的出現。
因此從民主主義的角度上出發,恢復明制,并延續明代未完成的政治變革,是一個非常得人心的提議。
華東政府從成立之初就確定下來的民族主義復蘇路線,也為今日的帝制環境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而且梁啟超發現,除了那些知識分子,帝制在社會底層是很有很大市場的。
普通老百姓不管你什么民主共和,夏委員長讓他們吃飽了肚子,過上了寬裕幸福的生活,要讓夏委員長當總統不可能,要當就當皇帝。
因為有傳言說,總統最多只能當十幾年。
這下老百姓憤怒了,那么十幾年后會是誰上臺呢?能做得比夏委員長更好嗎?這不是存心要害咱們老百姓嗎?
萬一到時候上來一個草包的總統或者一個混蛋總統怎么辦?到時候中國是不是要恢復到袁世凱時期的中國呢?
這種傳言很快在中國各省傳開了,一股寒意很快縈繞在百姓的心頭,并且驅之不散,因為那些民主激進派還在不斷的叫著要讓夏鈞就任新總統。
一場民眾運動開始極速醞釀…
第三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