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百五十一章 燕皇如曇,圣道將聚鼎

熊貓書庫    草清
🔊點這里聽書

  李光忠在地上滾了一圈,手足并用地爬回來,在阿桂腳前連連叩頭:“大帥責罰得是,小人就是棒槌!還望大帥顧念大局,趕緊領兵入朝,驅逐年家余孽,迎我朝鮮重歸大清懷抱!”

  這話倒說得有點人樣了,阿桂矜持點頭,不過入朝么…現在可沒必要。年斌這一敗,他留在朝鮮的親信多半也會跑掉,只靠大清旗號,就能懾服朝鮮。眼下這股朝鮮兵,打仗不行,壯聲勢卻夠了,他正為西面韓再興的紅衣而日日憂懼呢。

  五月十三日,阿桂遣副將富德領兵一千隨李光忠入朝鮮,而五千朝鮮火器軍以及兩萬朝鮮兵則留了下來,成為阿桂手中的又一股依憑。

  五月十七日,薩爾滸城東,鐵背山下,病臥在床的年羹堯收到草河堡之戰的消息,一口血噴出,染紅了半簾帷帳。

  “撤兵…”

  瞳中光彩盡逝,年羹堯的低語如悲鳴一般,就在咽喉處轉著,年富湊在他耳邊才聽清楚。

  “兒臣明白,這就令全軍收拾,回興龍府。”

  年富答著,部將們都松了口氣,年羹堯病倒后,連日綿雨,雙方休戰。不管是還是心理,都再難支撐他們繼續打下去了,現在年羹堯作此宣布,大家都覺自地府中拔身而出一般,無比輕松。

  “派人…派人去見圣道,遼東百萬漢人的出路,就靠他了。”

  接著年羹堯再道出這句話,大家倒是聽清了,可那一瞬間,所有人都懷疑自己是聽錯了,年羹堯是要把大燕交托給圣道?這帝業就此不要了?

  年羹堯呼哧呼哧喘著,再說不出話,看兒子和部下眼中的不解和不甘,他心中正沸騰不定。他怎么不想要帝業?可他已經不行了,這感覺份外清晰。他必須考慮后事了。

  若是他還能活著,就算沒拿下盛京,縮在寧古塔…不,興龍府。腆著臉,當個自得其樂的笑話皇帝,那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圣道能扶起一個韓國,未必不能扶起一個漢人的燕國,為他的大英華夏鎮守遼東邊陲。

  可現在他已油盡燈枯,一旦撒手而去,他才立起來的大燕國會走向何處。他實在不敢想。

  他雖已六旬,卻覺精力充沛,無病無災,很少想過后事,立起大燕時,左未生跟他談起過儲君的事,他都覺得份外可笑,沒到那種時候吧。現在呢。想到兩個兒子,他就生起無盡恐懼。

  他本有三子,長子年熙早年病亡。二子年富一直是他掌軍的助手,三子年斌是他在朝鮮和寧古塔拓業的助手,一文一武,本是絕佳之配。也因為兩人各有所長,都離不得,他才始終沒有定下誰是接班人,沒想到…

  照著嫡長制算,二子年富繼位名正言順,可年羹堯清楚,年富就是個武人性子。睚眥必報,絕少涉政,絕無執掌一國的才具。

  三子年斌倒是久歷政務,麾下文官都支持年斌,左未生跟他談儲君事時,也是要他立年斌。

  他倒是想立。可二兒子怎么辦?二兒子可是掌軍多年,部將大多視其為儲君…

  這二選一,真是無解的難題啊。

  也因為難以選擇,所以年羹堯總在下意識地逃避,就想著奠定大業后再作打算,天不從人愿啊。當他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時,就在想著吳三桂,吳三桂病死前,怕也跟他一樣,滿心不甘吧。

  他這一死,還要留著大燕國,兩個兒子必定兵戈相向,年富有軍隊撐腰,年斌有左未生和文官撐腰,不殺得血流成河絕難罷手,事情真發展到這步,他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難瞑目啊。

  所以,與其讓兒子骨肉相殘,不如把這大燕交托給圣道皇帝,聽說雍正乾隆甚至恂親王等滿人在英華都被圣道好好養著,兩個兒子,還有一幫忠心耿耿的部下,也該能有活路。

  恍惚中,就聽年富道:“父皇不必說這等喪氣話,大燕還等著父皇治理,百萬漢人還盼著父皇在大英之外,另開一條生路…”

  年羹堯發急,咳嗽不定,年富趕緊再道:“若是真有那一日,父皇放心,我等當尊父皇之令,有違者…”

  年富鏗鏘拔刀,插入地面,斬釘截鐵地道:“天誅地滅!”

  年羹堯放心了,閉眼時,樁樁舊事在心中閃過,少年意氣風發,金榜題名,攀上四阿哥之路,而立之年就封疆一省。圣道崛起,朽臣紛露丑相,只有他讓圣道覺出棘手。而到四阿哥引為心腹,圖謀嫡位時,他的野心也終于一飛沖天,開始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間周旋,圣道甚至還成了他晉位的堤外狂瀾。

  就因為與圣道這種介于敵友之間的模糊關系,當四阿哥奪嫡成為雍正后,他依舊屹立不倒,還成為雍正安定西北,遮護大清的長城。

  整個大清,也就茹喜妖婆識透了他的本來面目,看出了他不愿居于人下的野心,如今看來,這妖婆跟他本就是一路人。妹妹年妃故去后,他還差點被茹喜妖婆整垮,還是靠著圣道侵吞江南之勢,才勉強立住了腳。

  雍正倒下后,他終于虎入深林了,在圣道和茹喜的夾磨之間來回得利,轉至寧古塔,打下了一片基業。

  眼見英華北伐,圣道即將圓功時,他也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一刻,皇帝冠冕上身,那一瞬間,他覺得整個天下都已盡入他的眼中,他終于踏入了只容區區數人揮斥方遒的天下棋局中。

  可惜啊,他還是功虧一簣,沒能過河,沒能拿到盛京,只在這棋局上走了一遭,便被老天爺趕了出來。

  剎那轉念,年羹堯心中淌過深深的感觸,這輩子,他也值了。

  可接著另一個念頭又如山一般壓下來,那是一個疑問。

  他能出江南,是圣道給的機會,他能靠著海參威,在寧古塔立足,吸聚百萬漢人成業。也是圣道劃出的路,圣道當年要他早早稱帝,他卻沒有答應,就想著在這天下大變時。能得他自己的利,可結果呢?

  難道就因為拂逆了圣道的意思,才怎么也打不垮滿人,拿不到盛京,連自己也因無情地催壓而耗盡了命數!?

  一股沉重的無力感驟然籠罩年羹堯的心神,他猛然驚醒,他哪里是踏入了什么棋局呢?從頭到尾。他不都是一枚棋子,圣道手中的棋子么?當他這棋子要走自己的步子時,就被掃出了棋局,與其說是老天爺絕他的大業,不如說是執掌他這顆棋子的棋手,圣道皇帝,輕輕一松手,他就墜入了深淵。

  圣道…李肆…

  不甘狂涌而起。卻又很快消退,那正是第一個念頭的余波,即便是棋子。這輩子,也夠了。

  若說這輩子最大的悔,那就是沒能親見他一面吧。

  心語漸漸低沉,年羹堯的意識陷入無盡深淵。

  五月十九日,鐵背山下,哀樂飄蕩,人人縞素,一代雄臣,在南北相決,滿漢相爭的大勢中另開一局的大燕皇帝年羹堯病亡。以旗人之身反出滿清。在遼東吸聚百萬漢人,企圖外于英華而裂華夏,功罪后世爭論紛紜。但就其個人經歷而言,倒不愧他臨終之念,這輩子,值了。

  靈堂中。一身喪服的年富對部下道:“誰愿去見圣道皇帝!?”

  部下們大驚,難道二皇子真要照先帝的吩咐辦?

  年富眼中閃著攝人的光芒:“父皇是要我們把大燕交托給圣道,而如今的大燕,連君王都沒有,還能叫大燕嗎?”

  部下們若有所悟,機靈之人振臂呼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請二皇子接位!”

  不多時,山呼萬歲的聲潮回蕩在鐵背山下。

  五月二十日,燕軍東退,薩爾滸城中,高晉和哈達哈一屁股坐在地上,抱頭痛哭。不容易啊,他們真沒想過能擋住燕軍。可沒想到,南面阿桂擊敗年斌的六萬朝鮮兵,這里年羹堯竟然也病亡了,年富接位,自是要帶著軍隊回老巢去安內,原本如泰山一般壓向滿人最后容身之地的偽燕之勢,就這么消解了。

  五月二十二日,盛京城,遼東經略府,接報年羹堯病亡,年富退兵的消息,鄂爾泰癱在椅子上,先是大哭,再是大笑:“滿人不當絕!”

  部下們蜂擁而進,恭賀鄂爾泰成就滿州砥柱之業,武衛軍中軍都統兆惠更豪邁地道:“偽燕已不足忖,如今我滿人振奮,就該趁勇而進,驅走海城方向的南蠻紅衣!”

  剛剛熱烈的氣氛驟然轉冷,鄂爾泰幽幽一嘆:“正是圣道聚鼎之時,不要輕舉妄動,徒招禍患。”

  眾人紛紛點頭,眼下英華軍民兩面之勢并進,正步步推進,此時圣道眼中只有北京城,既然海城方向的紅衣還沒動靜,就不要平白招惹。

  兆惠不甘地低頭稱是,心中卻道,還指望太后帶著滿人奴顏婢膝,求來族存么?

  塘沽,張應招來馮一定,見張應容光煥發,馮一定大喜道:“是那道命令么!?”

  張應點頭,遞出一封軍令:“陛下諭令,第五軍,直指北京城!”

  宣化,北伐第三軍都統制召集眾將,朗聲道:“謝帥有令,陛下已頒諭,各路直取北京城!”

  將領們齊聲歡呼,顧世寧再道:“謝帥交代,此戰相機而定,不必再視操典為教條…”

  眾人一愣,顧世寧壓低聲音道:“誰落在它軍之后,謝帥就要治誰!”

  保定,李肆一身戎裝,意氣風發地道:“第一軍,跟朕一同進京城!”

  身后響起三娘的聲音:“急著跑什么?有膽子收,沒膽子吃?把人家晾在一邊,就以為我們姐妹不嚼你舌頭?”

  李肆臉上一僵,不迭揮手把部下趕走,嘴里卻道:“正是北伐大業功成之日,豈是談這些個俗事之時!?”

  三娘噗哧一笑,自背后環住李肆的腰,呢喃道:“只要帶我去,就饒了你這一遭…”

  時光蝕刻已深的容顏上浮起悠悠追思,昔日紅雷女俠,醒獅仙子的氣息悄然罩上,此時的三娘,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時她就繃著一張俏臉,逼問李肆:“什么時候才能趕跑韃子,平定天下,還華夏朗朗乾坤!?”

  李肆握住三娘的手,深沉地道:“帶,當然要帶你,這一日少了你怎么行?”

  五月末,紅衣藍衣,各路招展,自各個方向劈入北直隸腹地,擋在這些箭頭面前的,是正沸騰著的團結拳,是心如死灰,正待最后一搏的道統衛士,是懷著決死之心,要展現滿人求生之指的滿州好漢,是千千萬萬渴盼步入新世的百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