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二十七章 你李肆能否跨過那道門檻

熊貓書庫    草清
🔊點這里聽書

歡迎您  康熙五十六年,風云激蕩,遠比另一個時空里的歷史精彩。但至九月,之前的硝煙、血火,陰謀盤算,各色人物的出演,都僅僅只是正戲開場的鑼鼓。廣州黃埔無涯宮,李肆在肆草堂置政廳的鹿皮沙發上翹著二郎腿,平靜地注視著一個人,正是這個人,將大幕緩緩揭起。

  “一萬于十萬,一萬乃小仁,十萬乃大仁。舍一萬而活十萬,即便是食人逆倫,也存下了大仁?孔先生,此言若是真道,歷輩衛國抗敵之士,豈不都成了不仁之人!?”

  旁邊還有個人,正一臉憤慨地指責著,這是翰林院檢討唐孫鎬。

  “先賢非止言仁!仁義道德,只執一端則成謬!活人為仁,義又何在!?無義之仁,亦非仁也!以生靈之數較大小,這不正是孔圣所棄之楊朱論!?”

  唐孫鎬還在文縐縐地噴著,李肆揮手止住,再看向那個一臉恭謙,虛虛坐在對面的老者,眉頭微微皺著問道:“岸堂先生來英華,我李肆當倒履相迎,何苦如此自污?”

  這老者正是孔尚任,以訪病為由南下,一進英華治下,就宣稱自己是避禍而來。十天前,更在新會拜祭當年葬身民人肚腹的死難者,祭文為各家報紙轉發,題目是《新會仁人》,內容則是唐孫鎬正在批判的大仁小仁。

  孔尚任此文是在為新會食人開脫,就這點而言,是裸地攻擊李肆將新會當作“抹黑”滿清工具的惡行。跟隨孔尚任祭奠的還有數千士子,甚至不乏當地官員,影響非常大。各家報紙刊發這篇祭文,也附著立場不同的評論,一場大討論似乎又漸漸成型。

  可李肆之所以說孔尚任是自污,就在于他這言論本就很容易駁倒。如唐孫鎬所言,這番言論是功利道德主義,這就跟犧牲一人救十人的選擇一樣,執政者都以此準則行事。但這屬于可做不可說之論,小到一家相處,大到一國政治,這些話是不能擺在明面上的,亮出來就必須批駁。若非孔尚任是孔圣之后,本人又是大才子,大家對他都還算客氣,恐怕報上已是鋪天蓋地的唾罵。

  孔尚任已年近七旬,顫顫巍巍地道:“尚任唯求盡綿薄之力,助天王凝人心而已。”

  李肆沉默,片刻后示意唐孫鎬退下,要這個熟讀圣賢書的翰林郎來,不過是備著自己預料出錯,這孔尚任要學唐僧耍橫,訓斥自己,好有個助陣的罵手而已。

  現在孔尚任承認是在自污,反而讓李肆心中更不踏實。

  孔尚任跑來英華,為何要大張旗鼓地來這么一下,以孔圣后人之尊,丟出即便是一般讀書人都難出口的謬論?

  難道這是投名狀?含著一絲笑心思的投名狀。就是讓李肆能占據輿論制高點,好好地訓斥一番孔尚任。

  事情似乎就是這樣,孔尚任來英華胡說了一通,李天王出面,好好訓斥一番,孔尚任再自承學識淺薄,李天王儒學精深,孔圣之后也要五體投地,他孔尚任的價值不就這么出來了么?直白說,孔尚任就是個不請自來的托。

  李肆淡淡道:“我英華人心已定,各安其道,何必多此一舉,再攪人心?”

  孔尚任這托似乎還含著另外的盤算,要駁斥大小仁之說,就得高舉孔圣之仁。李肆最初想到的,是那幫以《士林》和三賢書院糾集起來的文人,還想著興儒,所以找上孔尚任,一起演了這么一出。

  孔尚任一聲長嘆:“非如此,天王怕是不信尚任的來意。”

  李肆呵呵一笑:“岸堂先生不就是為北面當說客而來的么,我已等得心焦呢,怎會不信?說吧,那康熙,開了什么條件?”

  孔尚任老臉抖動,顯然是不太適應李肆這么直接,更是沒料到李肆似乎本就持著議和之心。

  李肆繼續笑道:“沒錯,我無心再打下去。認真說起來,從最初立國,到四面拓土,再到湖南兩番大戰,我李肆…都是為守土,為守利而戰,絕非惹是生非之人。所以啊,岸堂先生,什么生靈涂炭,什么天下安寧,這些虛話就不必再說了。你也該知道,我是生意人出身,只要價碼合適,諸事都好商量。”

  這話說得孔尚任更是一口氣差點沒喘上來,你李肆在圣君盛世都悍然作反,現在幾乎都將整個南方占走了,你還不是惹是生非之人!?

  可李肆這么直率,孔尚任也就順水推舟,徑直攤了牌。

  聽了樁樁條件,李肆聳肩:“連王都舍不得封,還只給廣東,康熙老兒,誠意不足啊。”

  孔尚任趕緊道:“皇上…康熙有言,只要天王有心應撫,名位和轄地都好商量。”

  李肆冷笑:“商量…商量個兩三年再說?”

  他盯住孔尚任,很認真地說:“最少我要個英王,地盤就以實際控制線為準,而且與我相鄰之省,駐軍須報備于我,官員人選也得我首肯,就叫…李選。”

  聽得李肆似乎將自己代入到了三藩角色,孔尚任瞪眼吹胡子,一臉怒意,讓李肆有些奇怪。漫天開價,坐地還錢嘛,至少自己表露了可以談的意思,這老頭也是懂官面運作之人,又有什么好氣的?

  卻不想孔尚任沉吟片刻,眼中閃出決然,像是下了大決心地開口道:“老兒此來,確是為北面傳話,可也懷著一顆扶正華夏之心。既然李天王無心于此,老兒再無多話!”

  他起身拱手,一臉憾恨:“老兒以為李天王真是心懷華夏之人,沒想到,竟欲效三藩而行。北面傳李天王一心攬利,這英華一國也只為銅臭而立,原本還不相信,現在看來,竟是真的!”

  李肆怔住,跟預想出了點偏差呢。揮手止住孔尚任,讓他仔細說清來意,老頭氣呼呼說了個透,李肆這才恍然。

  孔尚任的來意,表里如一,他是真來投英華的。康熙給了他這個機會,甚至還不阻他帶上直系家眷,他也樂得弄假成真,就此逃離北面那個讓人窒息的世界。

  他雖是孔圣之后,可非衍圣公一系,對自己身份所載不是特別看重。而且他本人受教于明清變際之士人,與前明遺士相交頗深,華夷之辯深藏于心。雖在滿清出仕,卻醉心曲詞文字,所作《桃花扇》天下傳唱,其中頗有犯忌之處。他遭罷官,正與此有關,更加深了他對滿清之治的認識。

  若是滿清統掌華夏,再無歸處,他也就“且把夷朝作華朝”了,可英華驟起,將滿清天下捅出一個大窟窿,甚至不到兩年,幾乎就踞整個南方而立,也讓他心中有所觸動。

  只是如此,還不足以讓他直接投英華,可康熙竟然直接找上他,要他一面作使者,一面作間,他何樂而不為?

  孔尚任另有心懷,只是之前憚君太深,不敢隨意出口,現在聽得李肆竟然是想效仿吳三桂之流,頓時就惱上了。

  李肆勸解道:“我李肆當然是要復華夏的,可征程漫漫,總得一步步行去,不可能一蹴而就嘛。”

  孔尚任臉色稍緩,自揭了底細,話也就說得更開了:“天王欲如何回康熙?”

  李肆反問:“以岸堂先生所見呢?”

  孔尚任老臉浮起激昂光暈,幾乎是呼喝出聲:“承華夏正朔,繼前人偉業,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咳咳…

  李肆差點被自己口水嗆到,這家伙藏得深,竟是一個老憤青。

  接著孔尚任的話將李肆驚住,就聽他道:“前明遺澤未滅,人心猶存,天王就該訪得明室后裔,奉其為帝,以攬天下人心,一力北伐,反清復明!”

  他說到“反清復明”四字時,還摘下了自己的瓜皮帽,光禿禿的腦瓢,辮子已經剃掉了。

  置政廳里回蕩著老頭中氣十足的話音,好半天都沒消散,李肆原本很是隨意的臉色漸漸凝重,二郎腿也放了下來,就認真盯住了孔尚任,想從他臉上看到其他什么東西。

  沒有其他東西,就是一股純粹之氣,這是孔尚任十足的心聲,再真實不過。

  李肆瞇住了眼睛,心說康熙老兒,怕是知道你孔尚任的心聲吧,所以才派了你來。說起來,康熙選中你,就跟自己送茹喜到禛身邊一樣,都是不懼其本心,甚至就是要用這本心。

  此時他暗自后悔,本可以輕飄飄一句話,就讓這個人在半路上以各種意外蒸發掉,現在可好,收下的是這么一個木馬。

  “老先生且安頓下來吧,你在新會之言,天王府終究是得批駁的,至于后事,康熙囑你聯絡之人是誰,我直接回他話。這段時間,就多看看,少說話,如何?”

  此時自然不可能再動手,甚至都不能將孔尚任軟禁了,李肆只好放出拖字訣,希望能消減孔尚任對國中輿論的影響。

  孔尚任可想不到自己一番反動言論,讓李肆這個大反賊居然對他動了殺心,而李肆這番交代,也更不會當作警告之語,就以為是尋常交待。對李肆沒有正面回應他的提議覺得有些不滿,郁郁地應下。

  “原以為這道門檻很容易就能消解,可孔尚任一來,這個門檻頓時拔高,你也不得不認真面對了。”

  黃埔書院,段宏時、薛雪和李肆在涼亭相會,密議此事,段宏時是一臉淡然,顯然早有所料。

  段宏時接著道:“天主道將陰云拂去,人心大活,可逐一之性未消,儒教士子,自然還想再舉大旗。”

  薛雪跟隨段宏時學了這么久,已是很有心得,他對當前態勢另有總結:“人心懷古,往日棄掉的,現在才覺得好,卻又不珍惜現在的,總之還是為著他們的利。”

  李肆冷笑:“不少官員上書,特別是屈明洪屈承朔父子說得更清楚,勸我先奉明室,再禪讓得帝,內里到底懷著什么心思,還真是讓人齒冷。”

  他嘴里這么說著,心中也道,這的確是一道門檻,英華能不能成正果,之前一戰是外,現在這道門檻是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