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二百一十七)多邊磋商

熊貓書庫    崛起之華夏
🔊點這里聽書

  “思慮過盛可是容易掉頭發的哦。”孫綱說著,淘氣地伸手捻起她黑亮如瀑的長發,笑著說道,

  金舜姬的長發柔滑如緞,摸起來手感極好,后世的好多被“化學藥劑”野蠻“摧殘”過的女孩子的所謂的“秀發”,根本沒法和她相比。

  “夫唱婦隨,咱們這場大戲你這個頭開得不錯,咱們再看看下一步該怎么辦。”孫綱微微一笑,對她說道,

  兩個人說著今天發生的事,探討著可能出現的情況和應對的辦法,過了不久,張蔭桓,羅豐祿和伍廷芳一起來上孫綱這里開“碰頭會”來了。

  他們三個分別和他說了一下今天的活動情況,張蔭桓和張伯倫談了好久,張伯倫思前想后,最終同意了中國和朝鮮提出的這個讓日本“德川幕府”重新主政,分日本全國為諸藩的“建議”,并準備立刻請示國內,明日會議時當“竭力促成各國同意”。

  孫綱沒想到英國人會這么快的同意這個肢解日本的方案,這等于英國間接的“出賣”了日本明治政府對英國的“信任”,日本人如果知道了他們投靠了英國人后居然會得到這樣一種結果的話,不知心里會是何種滋味。

孫綱試著從英國人的角度想了想,英國人這么痛快的同意了中國和朝鮮的計劃其實也很好解釋。雖然英國現在因為日本人故意“放水”的關系,在日本一家獨大,但日子其實也很不好過,如果答應“英日合邦”,讓日本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或自治領,動作太明顯不說,肯定會招致其它國家的一致反對。弄不好來個“三國聯兵”,把英國的占領區全部吞掉,那樣將意味著全面戰爭的爆發。大英帝國的海軍雄視全球,以一敵二絕對不成問題,可要是以一敵三,或者是以一敵四(算上中國地話),結果就不太好說了  即使英國最后能夠戰勝,“日不落帝國”也將元氣大傷,從此“日落西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死道友莫死貧道”,就只好犧牲日本來換取大英帝國的“平安”了。

  而且,中國和朝鮮出地這個還不算太“餿”的主意,真的實行起來的話,對英國的好處也是很多的。

  將日本全國分裂成若干藩,可以讓英國不用耗費太多的兵力就可以采取“分而治之”地“印度模式”來控制,表面上還維持了日本國家形式上的獨立與領土完整(歷代幕府面子上仍然尊日本天皇為國家元首),英國人答應日本人的事也可以說間接的“辦到了”。還可以化解中國和朝鮮對本來是英國支持的日本明治政府的敵視,一舉而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伍廷芳找法國人和德國人談得也很順利,法國和德國雖然積怨甚深,但在關于日本的問題上卻驚人地達成了一致。

  因為。兩國目前在日本面臨的狀況十分類似。

  法德兩國因為本土距離日本過遠,部署在日本的兵力都捉襟見肘,對于能否持久維持在日本地統治心中無數,憂心忡忡,他們到現在為止,其實還沒有完全控制住各自的占領區。

  因為和還沒有進入近代化的越南人及非洲人甚至印第安人不同,日本已經成為了一個近代化的資本主義強國,國民素質精神面貌已經和傳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地人民完全不一樣了,對日本人根本無法施行以前西方國家慣用的統治手段(象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統治。最終因為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而完全崩潰)。

  如果想要迫使日本人完全臣服,需要花費巨大的代價,而中國和朝鮮的“提議”正好可以有效解決的這個問題,讓日本人自己陷入分裂,他們可以用“太上皇”的身份進行分化統治,這對在日本兵力不多的法德兩國來講,可以說是再好不過地辦法了。

  而且。法軍和德軍剛一登陸日本本土時受到了日軍的激烈抵抗。而隨后日本明治天皇的一紙詔書就能讓日本軍民全部放下武器,著實讓法國人和德國人吃驚于天皇近乎于“神”的號召力。一旦天皇下的不是“止戰詔書”,而是“一億玉碎”的命令,那法國人和德國人接著會碰到什么樣的抵抗還真不好說,而如果德川幕府重新上臺地話,日本天皇地號召力勢必會大大下降,對他們在日本的殖民統治是會非常有利地(所以說天皇倒霉就倒霉在這個“止戰詔書”上了)。

  因此,當伍廷芳和法國外交部長德爾卡塞就這個問題私下再進行磋商時,德爾卡塞說法國完全同意中國和朝鮮的提案,“不會有比這種國家組織形式更符合日本以及世界的利益了。”

  伍廷芳和德國外交大臣德皮洛夫會談時,德皮洛夫也表示同意,說德軍本就是為了和中國一道“維持日本和周邊國家的和平與穩定”才到日本來的,并希望德國對中國的“幫助”能夠減少兩國因為“青島問題”而產生的“不快”。\\

  孫綱聽了他和德國人談的情況,知道德國人現在很擔心中國借機把青島要回去,甚至是武力奪取(以中國海軍目前的實力,不是不存在這種可能性),所以用這種話來試探中國方面的態度,伍廷芳向德國人表示了中國目前不會考慮青島的問題,讓德國人暫時放下心來。

  這些都是他們四大“鬼使”事先統一好口徑的,青島的問題,他們已經有了安排,將在日本日本問題解決以后適當的時候“發動”。

  可羅豐祿帶回來的情況卻有些讓人沮喪。

  美國人對中國和朝鮮的“提議”頗有些不以為然,日本人的國門實際上就是美國人給轟開的(1853年7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海軍準將培里率領艦隊到達日本,以武力逼迫日本開國,因為美國軍艦涂裝皆為黑色,日本人稱為“黑船來航”事件,德川幕府第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因此驚憂而死),美國人對德川幕府持續了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印象深刻,美國人認為把日本重新恢復到幕府時代是“歷史的倒退”,“失去中央政權的有效控制會讓日本陷入戰亂狀態”,“不會對任何國家有利。”

  對此,按照孫綱的“既定方針”,伍廷芳向美國人指出,正是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維持了二百余年的持久和平,可推翻幕府統治的日本新政府,成立不到三十年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發動對外侵略戰爭,在甲午戰爭前夕還差點和美國海軍發生了沖突(這也是熟知海戰史的孫綱告訴伍廷芳的,當時夏威夷的親美人士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幫助下發動政變,推翻了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夏威夷王國,要求把夏威夷并入美國,日本派東鄉平八郎帶著“浪速”“金剛”兩艦去夏威夷觀察動靜,好戰分子東鄉險些沒和美國軍艦干起來,當時美國還不是什么海洋大國,日本人差一點就把“黑船來航”的仇就這么給報了),這樣一個極富侵略性,有了幾條船就不把世界各國放在眼里的國家,如果任由一個窮兵黷武的政府來領導,將來勢力膨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恐怕在日本人的眼睛里,連美國都不一定會被看做一回事(從后來二戰時日本的表現來看,伍廷芳的擔心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一番話果然打動了美國人,《海權論的作者馬漢曾經發表文章指出,夏威夷是美國保衛巴拿馬地區的屏障,如果失去了夏威夷,美國單獨依靠菲律賓是很難維持在遠東的軍事存在的,日本人在夏威夷惹的那次事讓美國人記憶猶新,所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對中國和朝鮮的“提議”在原則上也表示“同意”,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有待商榷”。

  美國人這塊兒也就算基本“搞定”了,現在“多邊磋商”基本結束,最讓人心煩的,就是沙皇俄國這頭北極熊了。

  羅豐祿拜訪了俄國外交大臣洛巴諾夫,和他探討了一下關于日本的未來的問題,這位外交大臣倒是比白天好說話多了,他說他本人并不反對中國和朝鮮的提案,甚至認為這樣做會對俄國有利,但現在問題并不是出在他這里,而是出在俄國軍方身上。

  具體的說,是出在俄國遠東艦隊司令斯塔克中將和陸軍少將伊萬諾夫斯基的身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