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0章魯西南之戰序幕重生之紅星傳奇第九四0章魯西南之戰序幕 上一篇:
多田駿判斷的還真對,由于日軍對冀南、山東、蘇皖邊區的重兵圍攻,八路軍總部電令八路軍各部全線出擊,策應冀南、山東、蘇皖邊區我軍作戰。接下來的幾天中,駐山西的日軍第一軍和駐蒙軍全部卷入了戰斗。
晉察冀的深秋漫山紅遍、寒意逼人。
阜平縣城南三十五華里的城南莊,掩映在秋意肅殺之中。這個外表看上去和普通村莊沒有二致的村子,是八路軍 115師師部和晉察冀軍區所在地。不時有趕著羊群的老鄉從村子里經過,吆喝著羊兒,和路過的八路軍干部搭腔話,把整個村莊襯托得分外安詳。
晉察冀軍區和115師司令部位于城南莊一座磚木結構的平房三合院里,正房是和聶榮臻的住室兼辦公室,兩邊的廂房是軍區和師部的參謀處、機要處。
接到中央和總部電令后,八路軍115師師長兼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坐在地圖前一言不發,凝視半天,這才轉身對聶榮臻道:“給中央和總部發報,一軍團決心乘敵關東軍南下攻擊山東作戰之際,集中主力,向遼寧方向發展,砸爛關東軍的后方,策應教導師作戰。”
115師前身是光榮的紅一軍團,雖然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但是師長習慣上仍然把自己的部隊稱做一軍團。每次給中央和總部的電報都是這種叫法。
歷史上此時早已因為被閻錫山哨兵誤傷而赴蘇聯治病了,這個時候因為歷史發生了變化,依然生龍活虎地戰斗在抗日前線。
和教導師集中炮火、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的戰法不同,這兩年來,115師在晉察冀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按照主力地方化的要求,著力建設地方政權和地方武裝,部隊規模擴大很快,實力大漲,從山西的同蒲線以東、正太路以北到張家口、多倫、寧城、錦州一線以南,包括冀中、冀東在內,都屬于115師開創的晉察冀軍區活動范圍,根據地和游擊區面積達到20萬平方公里,控制人口2500萬。
有了這樣的實力,難怪后世歷史上有戰神之稱的要躍躍玉試了!
聶榮臻盯著地圖看了一會兒,道:“現在確實是我軍進軍遼寧的大好時機,唯一的困難是此時正是冬季,我軍在遼寧很難立足。我想,我們也可以采取內線、外線作戰辦法,編組外線兵團,出遼寧,打關東軍的后方;編組內線兵團,對日軍駐蒙軍發起進攻,既掩護我外線兵團行動,又能給日軍造成一種四面開花的威懾效果。”
臉上波瀾不驚:“劉一民一再提倡打經濟仗,我們得好好琢磨琢磨。遼寧是個好地方,要糧有糧、要槍有槍、要人有人,比晉察冀富裕多了。那里有我們的先遣部隊和抗聯部隊,可以接應配合。兵貴神速,立即開始動員。”
聶榮臻又提醒道:“還是要考慮周全一點,我軍在遼寧一動手,關東軍、偽滿洲國防軍都會拼命反撲,在山東的關東軍主力也會迅速回援。走一步看三步,我們還得琢磨怎么應付鬼子的反撲和圍攻。”
的兩道掃帚眉一皺,淡淡道:“等他們圍攻我們的時候,我們都已經滿載而歸了!”
聶榮臻哈哈大笑。
笑畢,聶榮臻又道:“教導師對全軍的貢獻很大,現在正是他們需要支援的時候。我考慮,向遼寧進軍自然是好,那是釜底抽薪的辦法。但是,我們能不能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北平附近佯動呢?那樣對教導師的支援更直接。”
搖搖頭:“不!劉一民的很清楚,他是想把鬼子往南調,讓鬼子走的越遠越好,占的地盤越大越好!目的就是造成石家莊和平津地區空虛,好讓他趁機率軍襲占石家莊甚至直搗平津地區。加上我們在遼寧地區大動干戈,鬼子這次注定是要倒大霉的!”
“不過”,到不過,又是一陣搖頭:“這次山東、蘇皖、冀南的損失可能會不,就算是鬼子結束大掃蕩,劉一民他們要想恢復根據地的元氣,恐怕也得一年半載。”
聶榮臻嘆口氣:“沒辦法,鬼子下了這么大的血本,那豈是好相與的?山東,這次怕是要遭大難了。不了,我去給中央起草電報,考慮具體部署。”
要到關東軍的屁股后面去放火,太行山上的劉伯承和晉中的徐向前、晉綏的賀龍都是躍躍玉試。沒辦法,鬼子把主力全部用來對付劉一民部了,山西的第一軍和駐蒙軍的兵力就稍顯單薄了。劉伯承、徐向前、賀龍哪一個都不比劉一民差,豈會錯過戰機?
就這樣,在日軍重兵集團撲向山東的時候,山西的八路軍主力殺將出來,在平漢路與同蒲鐵路之間乒乒乓乓和鬼子干開了。
曹縣古稱北亳,后稱磐石鎮,是商湯早期的都城所在地。治水英雄大禹、第一個奴隸出身的宰相伊尹、古朝鮮第一個國王箕子、哲學家莊子、軍事家吳起、農學家氾勝之、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等一批叱咤風云的帝王將相和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著名專家學者都誕生于此。
10月30日夜里,劉一民、羅榮桓、蔡中披星戴月、風塵仆仆,長驅三百公里,從平邑集趕到了菏澤南部與曹縣接壤的張灣。
曾中生和譚政奉命返回大店,坐鎮指揮內線作戰。
膠東、冀南、魯西、魯東南、蘇皖邊區都打成一鍋粥了,這魯南、魯西南地區卻是一片平靜。劉一民、羅榮桓、蔡中從平邑集一路行來,見根據地軍民雖然都在堅壁清野,但是各集鎮依然有擺攤做買賣的老鄉,感慨良多,似乎鄉親們還沒有從魯南解放的喜悅中清醒過來。特別是這菏澤地區,由于上次日軍第三十八師團企圖突襲菏澤,被魯西南警備旅和魯西警備二旅打退回曹縣,躲在曹縣地區一動不動,菏澤地區的鄉親們見識了八路軍正規軍的威風,抗日熱情空前高漲,家家戶戶都在攤煎餅蒸饃,備軍糧。搞得蔡中幾次向劉一民建議,能不能想個辦法,保證根據地不被鬼子占領。
劉一民回答的很簡單:必須讓鬼子打通津浦路,要不誰替我們修鐵路?至于其它的根據地,就是鬼子占領了,也呆不長,他們會乖乖地回到鐵路線上的。
在張灣,劉一民顧不得休息,架設天線,讓電臺開機,了解各方面的反掃蕩情況。
劉一民確定的冬季反鬼子重兵集團掃蕩作戰的原則是以保存有生力量為主,不惜讓鬼子表面占領山東、濟南、蘇皖根據地,打破壇壇罐罐,放日軍向根據地腹地tǐng進。這個原則確定的非常及時,等于是放開了各部隊和各根據地地方武裝的手腳,不需要死守城鎮,跳到鬼子后方去開展游擊戰爭。這樣一來,主力部隊也好、地方武裝也罷,只要完成掩護后方機關、學校、老鄉轉移任務,就可以靈活機動地作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鬼子企圖合圍尋殲我軍主力的企圖在劉一民電令下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落空了。
由于日軍事先保密工作做的好,兵力又異常龐大,出動的全部是精銳部隊,蘇皖邊區等于是受到了日軍的突然襲擊。
、陳毅接到劉一民的通報和中央的電令,才知道日軍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以搶先在蘇皖地區展開掃蕩來掩護其全面圍攻山東的戰略意圖。陳老總罵了句“龜兒子的鬼子,也學會了搞陰謀詭計”,就集中精力指揮蘇皖地區我軍以掩護老鄉們轉移為作戰目的,與鬼子捉迷藏,在鬼子的大包圍圈中跳來跳去,尋機跳出包圍圈。但是,鬼子是謀定而動,我軍主力雖然突出了重圍,地方武裝、地方政權機構損失卻非常大。整個蘇皖邊區被籠罩進了一片恐怖之中。
進攻冀南地區的日軍第一師團、第二師團、第七師團、第二十三師團突襲的當天也打了八路軍一個冷不防。這四個師團都是關東軍精銳,其中的第七師團、第二十三師團在諾門罕地區早到蘇軍重創后,迅速完成了補充,而且還針對蘇軍的裝甲優勢、炮火優勢,提高了機械化程度。冀南地區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正常情況下最適合日軍機械化部隊運動。按照日軍的作戰計劃,四個精銳師團最多三天時間就要掃平冀南。讓鬼子想不到的是,冀南地區經歷過鬼子的重兵掃蕩,根據地軍民對鬼子發動突襲的警覺性極高,挖地道最早,交通改造很徹底,鬼子的機械化在這里失去了優勢,除了第一天突然襲擊推進120里外,接下來鬼子的攻擊步伐就不得不慢下來了。原因很簡單,鬼子的汽車、坦克、裝甲車無路可走。
鬼子的推進速度降下來了,對根據地的報復殺戮卻更殘酷了。鬼子找不到四處襲擾的八路軍、縣大隊、區中隊和民兵,又被地雷戰、地道戰打的暈頭轉向,就對村莊、集鎮下手,動輒放火燒村,把冀南大地搞成了一片火海。
魯西的情況與冀南差不多,八路軍的政權體系基本完備,動員迅速,地道建設已經絡化,又有許世友的魯西警備旅和曾春鑒的新二旅節節抗擊,牽著鬼子的鼻子走,為魯西軍民贏得了寶貴的轉移時間。鬼子找不到人就放火燒村,損失慘重。
冀南和魯西的鬼子雖然攻擊速度慢了,但是畢竟那是這次日軍進攻山東的主力,兵力龐大,兩股鬼子已經實現了會師,冀南、魯西的大部分縣城都淪陷了。鬼子前鋒已經逼近了黃河和運河交叉的東阿一帶。
膠東半島地域寬廣,我軍只有膠東警備旅一支主力部隊,鬼子想憑借四個師團就圍住膠東警備旅自然是妄想。但是我軍也沒有力量阻止日軍攻占任何一個縣城,只能掩護地方政權、后勤機關轉入地道或者山區,發動和組織地方武裝、民兵用地雷戰、地道戰與鬼子纏斗,主力調至日軍側翼或后方,攻擊其輜重后勤部隊。短短四天時間,鬼子竟然基本控制了膠東半島。
魯東南地區不同,因為劉一民嚴令王南湖指揮魯東南支隊和魯東南地方武裝利用既設工事節節抗擊,又命令洪超遠指揮教五旅、新五旅依托魯南山區層層設防,戰斗打的非常激烈。王南湖報告部隊傷亡較大,再這樣硬頂下去的話,魯東南支隊恐怕就要傷筋動骨了。
看完各方面的報告后,劉一民最高興的是115師主力向遼寧進軍,對羅榮桓道:“林師長不愧是我軍頭號戰將,這一拳直接打在了關東軍的的心口上。按照這個情況,關東軍主力在山東停不了多長時間,我看最長一個月。只要115師主力進入遼寧,關東軍必然就慌了。到時候就是多田駿再怎么想辦法,都不可能留住關東軍主力。接下來,日軍就會改變策略,變全面圍剿我軍為打通交通線了。”
羅榮桓也很高興,115師么,那是紅一軍團改編的,每一個中央紅軍出身的人都和這支部隊有著割舍不斷的情感。就聽羅榮桓道:“我怎么聽劉一民師長是我軍頭號戰將?怎么忽然變謙虛了呢?我記得公審谷壽夫的時候,和晶晶聯手現場播音,晶晶一上來就的是什么中華民族抗日無敵名將?”
劉一民忙揮著雙手:“可不敢胡!、朱老總、彭老總那都是我軍的統帥人物,比我不知道強多少倍。林師長、劉師長、徐師長、賀老總包括葉軍長、陳老總他們,哪一個都比我強。我怎么能稱得上頭號戰將、無敵名將呢?可不敢胡,傳出去會讓老總他們笑掉大牙的!”RO!。
把本章節分享:
上一篇:
您在品閱的是為您供應新峰之作的勁典小說第九四0章魯西南之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