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368 接受美國《時代》周刊采訪

熊貓書庫    新功夫之王
🔊點這里聽書

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45歲的李連杰和54歲的成龍,用李連杰的話說“加起來100歲”,依然戰斗在電影第一線,用肉身的青一塊紫一塊極力延續著他們的功夫生涯,被《時代》周刊稱為“男性氣質受虐狂”。

  “功夫”是西方人的叫法,我們更喜歡講“武俠”,但西方人不管這些。在他們眼中,如果中國還有電影的話,“功夫”是唯一主題。1994至2004的10年間,在美國取得票房前10名的亞洲電影中,排名第一的是2000年的《臥虎藏龍》,逼近1.2810億美元;第二是2004年的《英雄》,票房為5000萬美元;第三是1996年的《紅番區》,3240萬美元。3部都是功夫電影。2004年之前,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全部是買斷發行,以片易片,幾乎沒有收入,《英雄》是首部進入美國主流電影院線放映的中國電影。

  如果說這成績單就讓中國人滿足了,會小看了在好萊塢奮戰的中國團隊。事實上,中國人無時無刻不在擔憂西方人會像香港和內地觀眾一樣,厭倦那些古裝打片,竹林、九寨溝、用濫的橋段與動作。今年《江山美人》1800萬元的內地票房,宣告它成為6年來最不賣座武俠片,而它的導演是三大武術指導之一的程小東。盡管美國大片一直重復著同樣的套路——披上特異功能戰袍的平凡人變英雄,地球末日總是輕易來臨,救世主越來越低齡——緣于美國人對上天過于眷顧他們的不安全感和脆弱的承受力,但技術先進總讓別國觀眾原諒故事的蒼白愚蠢。

  在《功夫之王》宣傳期間,永遠不忘拿著扇子的成龍,在北京四月楊花天里,常常大汗淋漓,需要用上這個道具。李連杰開玩笑說,他倆總是從電影開講,以愛國主義和慈善結束。怎么都不肯承認中國功夫走到末路的成龍,早在2005年“中國功夫對世界的影響”論壇上,就發出過憂慮的聲音:“美國的特技很厲害,他可以把我學了30年的功夫,只花3個小時用電腦特技做出來,人家拍《黑客帝國》、《蜘蛛俠》比我們省事,也聰明,人一飛就沒有了。我們拍《臥虎藏龍》還是得把周潤發弄到40英尺以上吊威亞,多危險。”

  外電稱贊他和李連杰比施瓦辛格、尚格云頓更熱愛功夫,視其為榮譽之徽,藝術生命是美國打星的好幾倍。可這種人為延長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人可以接替他們。最受外國人歡迎的武術指導袁和平說:“李連杰等之后已經有點斷層了,需要有人接班。”“有點”是“袁八爺”含蓄的說法,功夫導演們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徐克在1994年的片場發掘趙文卓,張鑫炎在1995年起用吳京,但他們并沒有達到接棒要求。成龍也不是現在才開始尋找“龍的傳人”,他在1998年就收了樊少皇為徒,但正如李連杰所說:“觀眾看不順眼,世界冠軍也沒用。”和李連杰一起出道的那么多武術運動員,不是沒有比他更經得起摔打的,但觀眾只認他。

  李連杰在總結電影圈的鱷魚生存法則時,講到自己在香港和好萊塢的心得。他在香港地區基本不交際應酬,堅持不講粵語,也不打算融入香港電影圈,可他的電影一開工就意味著已經回本賺錢。很多人還記得,蔡子明正是因為做了李連杰的經紀人,使這棵搖錢樹不能誰都來搖,引來殺身之禍,也導致李連杰離開香港地區。到美國后,他更體驗到“數據”的厲害。他接拍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致命武器4》時,制片方出價100萬美元,他猶豫了,后來答應,對方說:“75萬美元。”他遲疑后又答應了,人家降到50萬美元。這部戲當晚數據出來,影評人給主角梅爾·吉布森的打分是8.8,給他7.5,而他只有三場戲,第二天就有公司捧著錢來找他,最輝煌時有老板下跪求他。

  如果數字一旦掉下來,無論成龍或李連杰積累下多少人脈,也不會再有人理會他們。而不可逆轉的事實是,他們年齡大了,體力早就滑坡。成龍說:“現在再請我跳樓,我已經完成不了了。至于功夫片下一步怎么走我真的不知道,能拍的都拍過了,沒有什么新的了。現在真有點拍不下去的感覺了。”

  15年前,只是泛泛之交的成龍和李連杰就醞釀合作,也許最危險的時刻還未到來,也許本子太過亞洲化,本土影片支付不了兩個大明星的片酬,于是推遲到此刻。美國片商對中國古裝片已經很警惕,但成龍和李連杰還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這個權力當然要靠數字說話,李連杰的《霍元甲》是美國歷年來9月份票房第二名,成龍的《尖鋒時刻3》仍然卷了2億多美元,成為最賣座的華人演員。但他還是很不快樂,這部影片根本沒有在內地上映。成龍接受美國媒體的采訪時表示他恨《尖鋒時刻》系列,到現在也恨,“我不知道美國觀眾喜歡什么,所以對這部電影的美國票房沒有信心”。

  不過,成龍和李連杰對《功夫之王》的美國票房一點也不擔心,他們15分鐘的對打戲足以吸引觀眾進入影院,他倆祈禱的是華語地區票房可以占到該片的三成。因為《功夫之王》把孫悟空、白發魔女、金燕子、醉拳、太極混為一爐,中國觀眾可能會很瞧不上。它的英文片名叫做《TheForbiddenKingdom》,而不是攝影師鮑德熹建議的《KingsofKungfu》,充滿了西方式的主觀臆想。他們希望能慢慢地搞“文化滲透”,讓不愿意了解別人的美國人也知道孫悟空的由來、性格、兵器,讓我們的題材被別人接受,而不只是幾個演員、“武指”混得好。好萊塢根本不會為他們量身訂制劇本,因為統共就這幾個人,萬一哪個演不成就黃了。成龍非常赤裸地表現出這種野心,李連杰就圓柔得多,總以陰陽、循環觀點解釋一切。如果用這個觀點,功夫電影也不存在高潮低谷,更不會消亡。袁和平的經歷可以證明:上世紀80年代初功夫片拍煩了,他改做幻術電影。之后他又轉拍時裝動作片。90年代初,清裝功夫片成為主流。香港地區武打片退潮后,他還有美國的《黑客帝國》等著,總不會沒事做。成龍自己都相信能演到80歲,就像當年的“黃飛鴻”代言人關德興一樣。

  三聯生活周刊:你們倆把15年前的合作續上,是出于什么原因?

  成龍:拍《功夫之王》的4個月過去,我們談中國電影前途,怎么給下一代鋪更好的路。這個商品不要緊,更大目標是續集,讓美國人來投資,雖然不合理,不要緊。我希望我的腳斷了,斷得很厲害,給我一個很好的平臺,我退休了。用什么借口退休?我的日程表現在排得滿滿的。

  李連杰:我和很多一線朋友聊天,每個人從事這個工作30年,基本都很疲憊,每個市場一請就是這些人,大哥一個人工作,前后能帶動上萬人的工作機會,整個工業持續。大哥和我聊怎么做一個橋梁,用我們的經驗使中國動作電影的年輕一輩少走彎路。我在創業,第一是武術,第二是電影。心態上講,《霍元甲》是最后一個電影,40歲去創業,創一個我完全不知道的業。

  成龍:如果退休,我會開學校,或者做和電影有關的器材公司,法國的氣球燈在中國生產,我租燈,還有個借口和電影有關。

  三聯生活周刊:你們在銀幕上以英雄化身出現,但現實中李連杰沒有打過架,也不想當英雄。

  李連杰:陰陽到后來分不開,我在70年代拍電影是宣傳武術,到后來分不開,有的電影就是商品,為拍而拍。我不喜歡看到英雄出現,有英雄就有災難發生,火災讓消防員獻出生命,有人為他人死,我不希望有災難。國泰民安,我們是普通人。

  成龍:我就講,真正的英雄是普通人做些不普通的事。這么多年來,我看過太多默默無聞的人,貴州老師40多年跪著上山教書,沒人報道,我們一點小事就有人報道。我希望把好的一面教給下一代,以前我以為自己是大明星,現在沒這種心態。

  三聯生活周刊:《功夫之王》在中國觀眾看來可能過于迎合西方人口味,孫悟空的來龍去脈都要交代,表達過淺。

  李連杰:電影有兩種,一種是藝術電影,一種是商業電影,我在思考,你是站在亞洲還是歐洲想問題。我站在月亮上看地球,地球是一家人,我怎么做個產品讓地球人都看,讓東西方觀眾都懂。我要拍個東西給女兒看,變成夢的世界就合理。藝術上它是完全不通的,孫悟空可以和超人去打,它是商業市場運作,是西方人都搞不懂,我希望讓兩邊人都懂。請了大哥進來,拍個電影是好玩的,希望做個熱身,如果觀眾覺得不過癮,可以拍15年前那個電影,那個偏重亞洲,但全球也可以接受。我喜歡沖出來看全局。

  成龍:30年前認識他,握過手,他送寶劍給我,我送衣服給他,客客氣氣的。我曾經和很多人合作后再不合作,他使我真正了解了這個人,變成死黨,下部戲在進行中。

  李連杰:如果你覺得這部戲不是你想象中的,下部戲會滿足。

  成龍:可能滿足了(中國觀眾),去不了美國。

  李連杰:美國人只要知道孫悟空、白發魔女,知道是很酷的,讓他們逐漸升級設想中國文化,在亞洲只要有三成票房就可以。我不要從3歲到現在,孫悟空還是一個動作(做舉棒觀望狀),只要抓住精髓,外在包裝可以跳躍時空未來。如果孔夫子文化還是2000年前的教法,今天孩子怎么接受?人類的,對七情六欲要求是一樣的。外在物質包裝不斷轉變,但對于權力欲望,人性內在的東西沒有改變。我不愿埋怨,你們可以做個“可樂”全世界人民都喜歡,我把中國智慧擺進去全球賣。我們經過多年努力,人到無求權力最大——你給我1000萬,我不拍。他問你要拍什么?我要改成這樣那樣,他就得改,因為他要賺錢。我剛開始看到劇本,玉皇大帝是反派,完全是個拼盤,亂七八糟,完全不可能被東方文化接受。我用了兩星期時間思考,編劇飛到香港,我現在的合理建議是,表現美國小孩子太迷中國功夫,掉到夢的世界,什么都可以撞到,給他留個空間。如果這產品成功,有個空間就可以再,具備大家都能容納的文化。把邏輯固有的世界拉開,孫悟空怎么不能去紐約街頭站一站?

  成龍:他的故事發生我也不知道,我一看劇本不合理,玉皇大帝不能是反派,其他改一下。一個孫悟空一個和尚,我做哪個呢?人家說你不用想了,李連杰兩個都霸了。劇本我不看了,由他們去了,他是很小心的,我是很沖動的。

  三聯生活周刊:聽說你試過很多好萊塢導演,拿到投資的過程順利嗎?

  李連杰:之前我炒過很多導演,都是好萊塢導演。這是個商業家庭電影,本來有舞臺劇導演。這個導演有《獅子王》、兩部“小老鼠”,都是家庭電影,他弱點是不懂動作,所以一定得找個華人頂級指導彌補這個。按美國工業來做,律師、會計師,大哥和我一個律師,很容易做起來。背后故事多了,都告訴你太麻煩了。這個錢不容易拿到,7000萬美元,有很多技術性問題。

  三聯生活周刊:剛才成龍也說了,退不下來是因為新人青黃不接,假如有一天,出來個功夫新巨星,不是中國人怎么辦?

  李連杰:很好,不可能是一個,人類是多種文化,開商店都是這樣,永遠有不同年齡段。我和大哥是兩個不同風格,如果一定要分,我是北京烤鴨,他是廣東燒鵝,一個人不可能獨霸市場。

  三聯生活周刊:那么一個成功的動作演員必備什么條件呢?

  李連杰:觀眾,觀眾是最大的老板。你是全國冠軍,他是北京冠軍,如果觀眾就看他順眼,世界冠軍也沒用。

  三聯生活周刊:這又是個悖論,想讓觀眾喜歡,必須有你二人這樣的積累,但你剛才說,片商永遠只找你們幾個,新人怎么上位呢?

  成龍:你看見我們成功時你還小,你知道我們之前路是多少年,可能5年后出來一個,他現在還在努力。我經過十幾年努力,給人家罵,流眼淚,受傷,在家里啃面包,你一睜開眼,哇!兩個巨星,累積下來的。

  三聯生活周刊:可是“特效”這么發達,不會武功也可以演功夫片,是不是意味著功夫演員不用再像你當年那樣拼命了?

  李連杰:很難,十年磨一劍,永不改變的規律。為什么我倆還能拍電影,電影公司還請我們?因為觀眾知道你是8歲、10歲開始練,花10年時間上銀幕,這個東西是改變不了的。我今天做個假的,人家以為是真的。今天出個億萬富翁,戴個假手表,人家也以為是真的,因為他基礎奠定了。

  成龍:我跟同樣的武打明星走過去,他們只跟我握手,那些武行看見我五體投地。空中360度站在屋頂,他們知道那是假的。觀眾都不傻,我只是從桌子上摔下去,他們就會尊重。我們值得人家尊重,如果他只是個明星,只靠特技,我們早被淘汰了。

  三聯生活周刊:功夫電影到頂峰…

  李連杰:沒有,誰說是頂峰?誰敢說?沒什么頂峰,只要人類在繼續,沒有頂,也沒有底,就是大自然春耕生產一樣。有很多人著急,不用著急,到時自然會。大哥和我知道的那些商業秘密,不能講的,如果拿到現在出來,所有現在的攝影都叫幼稚園。

  成龍:今天我們看到的特技,80年代在實驗室里已經研究出來了。我們落后人家50年,我拍了46年電影,我到人家片場,我不會拍電影了。恐不恐怖?是因為所有美國觀眾到戲院看戲,不買盜版。他們票房幾十億美元,可以拿十幾億美元拍電影,高科技請最好的人。我在美國拍完《尖峰時刻》,糟糕,笑話我不懂,動作我不喜歡,完蛋了。我跟他講,我永遠不拍西片了,氣死我了,什么制度?我不習慣,咚!拍完兩個多億,大賣座,馬上開第二集,我權力就大了。美國賣座,香港、臺灣地區不賣座,人家說,亞洲不是市場,不要理亞洲。我們多丑呀!我們亞洲二十幾億人,人家當我們不是市場。我《尖鋒時刻》第二集3天票房7000萬美元,兩個多億人民幣,是我們整個亞洲一年總和。我這才明白,拍美國片就是給美國人看的。我快點回來拍《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你喜歡嗎?美國上不了。你喜不喜歡《尖鋒時刻》?不喜歡!大賣座!《寶貝計劃》人家不要。如果你看到《功夫之王》,什么亂七八糟?我們拍不行,他們拍就行。李翰祥的《垂簾聽政》去得了外國嗎?去不了。外國人拍《末代皇帝》,全世界都知道,很多人來故宮看。只要13億人有1000萬人進戲院,我們馬上就有錢。

  李連杰:不行,美國人2.7億,有5000萬觀眾,才可以把電影做成這樣。我們到目前為止的紀錄是《英雄》,1100多萬人次,后來《滿城盡帶黃金甲》雖然票房高過,人次少了,票價貴了。如果5000萬中國人,那是很大的市場。

  成龍:韓國4500萬人,把我氣得,我說你們盜我們的版,我是反盜版大使。他們沒有韓國盜版,就翻我們的。我說中國都翻你們的,他說沒關系,你們中國不是市場。丑不丑?他們只有4500萬人,我們13億人,他當我們不是市場!對不對?對!他們自己的10大電影排行,第8才到美國片,前7部韓國片,最后一部是2700萬美元票房,美元哦!一個多億!人家才用四五百萬美元拍的。我們丟臉。

  李連杰:沒有,一部一部來。

  成龍:不行,等不了。我得馬上。韓國15年前,全部市場是香港地區電影,但15年后,社會和企業力量注入電影產業。我不知道應不應該說,那個時候我們到韓國,半版整版“成龍來了”,張國榮去拍,傳媒開始罵,說賺完錢就走。今天所有港星到韓國,新聞只有那么少。你看人家那種團結,韓國明星半版,不再請港星拍。前兩天,我和40個韓國記者做訪問,40個全部膝蓋上放著電腦,這就叫團結。我們不是抵制人家,要學人家,國貨。我們的老板要爭氣,不要生產次貨。不要讓人家知道買中國的是次貨,我們珍惜不要做些爆炸電視機出來(成龍很激動,李連杰為他扇風)。如果我們全部買國貨包包、電視機,他們就有錢了。請最好的科技師發明東西,慢慢打向全世界。以前韓國哪有LG?希望國人爭氣,不要我們電影,電影太小,工業。

  三聯生活周刊:也就是說,《功夫之王》的目的在于集中你們二人的力量,讓西方人漸漸適應我們,而不是我們一味適應他們?

  李連杰:這有什么區別呢?這個思維是站在陰陽點上,人家適應我們,我們就了不起了?怎么站在全世界人類角度,沒有誰適應誰。戰勝自己就是強人,如果光想打倒對方,你也輸了一半。

  我們做到這時候,很多科技可以接觸到,必須簽些保密協議,今天人類的科技,10年前就有,按順序推到市場上,我們看到的是10年前的科技,不能講。我們看今天中國電影工業,可以說還在手工業。中國電影發生很大變化,每年以25~30速度增長,從2003年開始,我們經濟在騰飛。以前早期電影,香港、臺灣地區是商業結構,什么賺錢拍什么。美國經過百年變成工業,幾十萬劇本任人挑,我們結構上還沒有改變,背后很多企業家在探討工業的建立,不能通過表面現象看結構。人家百年工業,我們應該怎么在30年、50年走完,不然我們永遠差個百年。■

  以上文章內容選自《三聯生活周刊》,詳情請見《三聯生活周刊》總477期(20080428出版)

  歡迎《三聯生活周刊》

相關文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