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一八章 清廷的新年

熊貓書庫    龍嘯大明
🔊點這里聽書

  強烈推薦:

  南京的新年是在一片喜慶的氣氛中渡過,而北京的新年,卻是一片蕭肅的北風。

  在新年以前,金昌運派出的使臣來到了北京,把中華軍跨海進攻朝鮮的消息傳到了清廷。

  雖然這時清廷己經得知,中華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基本平定了南方的各勢力,就連遠在云南的大西軍余部都己經收服。盡管比清廷的預料的時間要快一些,但總體來說,清廷對這一結果并不覺得太意外,畢竟對中華軍的戰斗力,清廷是體會最深的。而清廷最初對這一結果的時間預計,也不過是兩年而已。

  因此在半年以前,清廷就開始向關外轉移財產,有些八旗貴族在關外還保留著一定的資產,主要是土地和宅院,因此重點是轉運財產和包衣,這一部份基本都是大貴族,最差的,也是當過各旗的甲喇,或者是在清廷中出任過比較重要的官職。才有足夠的實力在關外保留一部份財產。但絕大多數中小貴族,由其是清廷入關之后才得以晉升的貴族只能在關外重新置地購產。結果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關外的土地猛翻了六七倍之多。

  而清廷的皇室當然不用擔心自己沒有土地,因為在盛京還有清廷的皇宮,雖然在中華軍突襲遼東的時候,把盛京的皇宮燒了,但一是并未完全燒毀,還保存下了一部份建筑,二是這幾年時間里,又重新修整過一番,大體恢復了七八成,因此福臨也將一部份皇宮和內務府的財產,也都運回盛京去。

  同時為了在退回關外以后抵擋中華軍的進攻,褔臨又下令,在遼東半島南部的沿海地區加修炮臺、工事、城堡,以防止中華軍再次跨海登陸,并且又在從山海關到錦州、關寧一線,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這是準備抵擋中華軍從陸路進攻。因此也可以說清廷上下也基本都做好了準備,只要中華軍一開始北伐,就立刻向關外撤退。

  但福臨卻萬萬也沒有想到,中華軍竟會從朝鮮下手。因此再接報之后,福臨也立刻下令,招集文武官員議事,當然討論的不是是救援朝鮮,而是怎樣才能保住遼東,這不僅僅是清廷的老家,而且也是最后的退身之所了。()

  眾大臣到齊之后,福臨也當眾告訴給眾人,結果眾大臣們也都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話來。

  因為只要是對遼東地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朝鮮緊鄰遼東半島,隔鴨綠江相望,邊境線長達千余里。而且由于朝鮮的兵勢不強,又己經臣服于清廷,因此清廷在鴨綠江沿岸的防守十分空虛,如果中華軍從鴨綠江渡江進攻遼東,清軍將根本無法扺擋得住。

  而且中華軍一但渡過了鴨綠江,可以分頭攻擊盛京、建州、吉林等地,整個就都在中華軍的兵鋒之下了,盛京也不是避難之所了。這一招釜底抽蔪,確實是太厲害了。

  而現在清廷本來就兵力不足,現在所有的軍隊都用在守衛北京和遼東半島的南部沿海地區,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部隊來守衛鴨綠江沿岸。另外清廷的大臣們也都知道,對付中華軍,不是光憑人數就可以,如果沒有足夠的火器,沒有堅固的防御工事,再多的人也沒有用,只能是給中華軍當靶子使。但現在不僅是沒有足夠的軍隊火器,就連修筑工事也來不及了。

  結果一連議論了三天,也沒有議論出一個結果來,而這時在平壤城里逃脫出來的敗軍也回到了北京,告訴清廷,平壤己經失守,金昌遠已兇多吉少了。

雖然這時清廷還不知道,朝鮮己經派出使臣到南京,向中華帝國表示臣服,但也知道,平壤失守,金昌運亡滅,也就意味著朝鮮已經徹底被中華軍征服,而接下來,中華軍必然會針對清廷出兵,清廷的退路巳經被中華軍切斷,清廷難到就只能在北京坐以待斃嗎  雖然接下來就到了新年,但現在清廷上下,誰還有心情過年,而那些將財產轉移到遼東的八旗也都一片茫然,不知該如何是好,而整個北京城也都籠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而福臨這時也又悔又急,如果早知是這樣,當初與南京議和的時候,就該答應南京的條件,讓出北京,退回到關外去。至少也能把中華軍穩住幾年。就算中華軍仍然會進攻朝鮮,但這時清廷也可以坐鎮盛京,從容的布置遼東的防御,總好過現在首尾難顧,進退兩難。

  因此就在大年三十這在一天晚上,福臨一時肝火攻心,在皇宮里大口吐血,終于病倒了下來。連第二天的新年朝會都不能出席了,只能讓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肅親王阿巴泰一起主持。

  畢竟現在福臨才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盡管以前受制于多爾袞,只是做低一個傀儡皇帝,但因為朝政大事都由多爾袞一手操辦,而且那時的清廷,還是形勢一片大好,因此也用不著福臨來操心。而多爾袞死后,福臨雖然得以親政,但面對的卻是一個爛得不能再爛的攤子,而且這一年以來,局勢不斷沒有好轉,相反還每況愈下,這樣巨大的壓力,確實不是這個年齡的福臨能夠承受得住的。結果福臨也被弄得心力交粹,終于病倒了。

  而皇帝病了,更是讓清廷上下惶惶不安,滿漢大臣們一個個都愁容滿面,沒有一點笑容。這一整個新年,北京紫禁城居然都籠罩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中,簡直就是形同考喪一般。

  在征月初五,鄭親王濟爾哈朗領銜阿巴泰、博洛、尚善、范文程、洪承疇等人上書朝廷,建議清廷可以退到蒙古哲里木盟去,然后集合蒙古各盟的力量,和中華帝國相抗。

  經過了幾天的調養之后,福臨的病情也稍好了一些,看了大臣們上奏的建議之后,福臨也沉思了起來。退到蒙古,確實是清廷最后一路了,而且這也是一條前途未卜的道路。

  蒙古哲里木盟一共有四部十旗,以科爾沁部為盟主,也是與清廷關糸最為親密的蒙古部族,皇太后、莊太后、還有福臨的皇后,都出于哲里木盟的科爾沁部,另外科爾沁部還和不少的滿族貴族有聯姻關系。現任的科爾沁部首領烏克善,是莊太后的親兄長,同時也是福臨的老岳丈,受封為清廷的卓哩克圖親王,這一層親屬關系還算是比較可靠的。因此如果退到哲里木盟,在目前來說,到也不失為一條退路。

  但退到蒙古,又有另外一個問題無法解決,因為蒙古畢竟不是滿族的老家,而且一直以來,滿蒙關糸都是以滿為主,蒙為從,而一但清廷退到科爾沁部,那么雙方之間算什么關系,誰算主、誰算客,誰為君,而誰為君。如果是算清廷求庇于蒙古。也就意味著這個等級秩序將徹底顛到過來,而清廷也都等于是名存實亡。

  另外一方面,清廷逃到蒙古,就算是能夠在科爾沁部立足,并且和蒙古各盟建立新的關系,但中華軍會就此收手嗎?以中華軍現在的勢頭,恐怕會立刻向科尓沁部發動進攻,如果中華軍真的打到蒙古,科爾沁部、哲里木盟是否又能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他們又會不會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把清廷獻出去呢?

  就算哲里木盟和清廷的關糸近密,會全力保護清廷,甚致是與中華軍為敵,但并不是每一個蒙古盟部都和清廷的關系良好,其中也有不少蒙古部落是被清廷以武力強行征服的,一但清廷不再俱備武力做優勢時,那么其他蒙古各盟是否會為了一個落迫到寄人籬下的朝廷,去與新生的中華帝國為敵呢?如果到時候自己真的被蒙古各盟給出買了,那到不如不到蒙古,就死守在北京城里,與中華軍決一死戰。免得受辱兩次。

  因此福臨也把自己的擔擾對莊太后說明,而在這一點上,連莊太后也無法給福臨一個眀確的答復,畢竟蒙古族只是一個統稱,只是在成吉思汗時代實現過短暫的統一,而在其他時間里,都是一盤散沙,大大小小有近百個部落,雖然說不是爭斗得你死我活,但也是各打各的算盤,各為各的利益。不說別的部落,就是自己的科爾沁部,莊太后都說不準,因為這不是自己以及兄長的個人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科爾沁部落的利益,如果在這時候,為了部落的利益而犧牲某些個人,莊太后覺得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莊太后還是給了福臨一個建議,不妨先派人到科爾沁部去一趟,見一見卓哩克圖親王,把清廷現在的處境告訴他,看一看他是什么態度。福臨也認為這樣不錯,因此也立刻下旨,派遣承澤親王碩塞為使、立刻趕赴蒙古科爾沁部去面見卓哩克圖親王,說明意圖。

但就在清廷為了自己的一線生機而在苦苦掙扎的時候,中華軍對清廷最后的進攻,也終于開始了。166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