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章 登基建國 (二)

熊貓書庫    龍嘯大明
🔊點這里聽書

其實王徳化和韓贊周制訂的暫行太監制度確實還算不而且只是僅限于皇宮內部的事務,并沒有干涉朝政財務的權力,因此就是拿到內閣,或是參政院去討論,也能通得過畢竟這么大的皇需要足夠的人員來管理,擴充一千名左右的太監,也并不為過份在明朝,太監來源主要是兩個渠通,一是從俘虜和罪犯里挑選,凈身之后入宮當差,另一個是自己報名,完全聽憑自愿不過大部份太監都是通過后一條渠道進宮的因為在明朝,太監還是一份比較有前途的職業,吃皇糧,工資高,有正式編制,有養老保障和晉升機會,各種福利,連老婆都可以娶,可以說除了不能傳宗接代以外,什么都有了當然如果在宮里混出了頭,則可以從子侄中過繼一個來養老送終因此一些生活貧困,難以維持的百姓,都自愿報名入宮,或是把自己家里的一個男孩送進宮里去凈身,至少可以換來一家身活無憂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走投無路,只好進宮去當了太監,最著名的九千歲魏公公就是自己報名成為太監中的光榮一員到這個時候,太監制度在中國己經存在了幾千年,這些情況歷朝歷代都有,大臣們對皇帝的要求,只是嚴禁一讓太監干涉朝政,但對太監制度本身,并沒有太多的異議,沒有人會向朝廷建議,要求徹底取消太監制度包括現在的南京政府在內,誰都認為有太監存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商毅在稱帝之后,啟用太監來管理皇宮里的事物,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只有商毅除外這一點在很久以前,商毅就已經想好了,一但自己稱帝,那么首先要確定的幾件事情中,廢除太監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不僅自己不用太監,而且包括自己的孑孫后代,也都禁止啟用太監商毅對太監本身并沒有什么偏視,而且明朝的太監,也不全是壞人,其中也有相當一部份太監干出了不錯的成績,如世界公認的航海家鄭和但太監制度絕對是一項落后、愚昧而殘忍的制度,說明了就是中國的皇帝怕自己帶綠帽子,而通過殘害他人身體的方式,來達到對后宮的有效控制,但在商毅看來,如果沒有做種馬的本錢,就別找那么多女人因此對王徳化和韓贊周經心編寫的太監制度,商毅根本就沒有看,直接撕了,同時又招集內閣的成員,正式告訴他們從此以后,徹底取消太監制,現有的太監還留在皇宮服務,一直到他們終老為止,但絕不許再招募或是引入的太監,等這一批太監都老死之后,太監制度也就徹底終結了以后皇宮里的管理和工作,將成立內務府來付責,全部使正常人,并屬于正常的官員編制,當然內務府的俱體制度還要慢慢制定,現在先把原來王府的人員全部都帶進皇宮里,依舊各付其責,只是都進升了一級雖然商毅平時的生活并不算奢但畢竟身份地位都不而且也是家大業王府里面的人員總計也過了三百僅管理人員就有大總管、總管、管事、執事、掌事等五級,共計有五十多名,另外每個妻妾的身邊也都有十幾名家人伺奉,男男女女,年長年幼都有這還只是算王府的從人,不算衛兵當然以商毅的身份地位來說,也己算是最低的標準了因此把王府的人員都帶進皇宮里,一來是可以充實皇宮里的人貞,二來都是熟人,使喚起來也方使順手,由其是眾妻妾身邊的伺奉家人,大都是跟了她們好幾年的人,也都互相習慣了當然就算是把王府的人員都帶進皇宮里,但相對于皇宮來說,依舊還是地廣人稀,空著的位置還是大片大片,而商毅則下令,將空余的宮殿、位置都暫時封閉起來,等以后宮里的人員増加,再逐步開放而皇宮里的守衛,則是和王府一樣,從中華軍中抽調家庭出家好,政治合格,根紅苗衛的士兵,組成待衛軍團,來保衛皇宮的安全不過在聽完了商毅的決定之后,幾名內閣成員卻都十分震驚,因為這確實是誰也沒有想到雖然說商毅稱王之后,并沒有任用太監,但那時商毅畢競還沒有正式稱帝,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商毅做出的一種姿態,表示自己并沒稱帝的野心,或是不會重用太監,或是依然保持貼近官員臣民的態度,總之絕沒有人會猜得到,在商毅稱帝之后,真得會把太監制度徹底廢除掉不過在震驚之后,人人也都對商毅感覺到由衷的敬服,畢競這是徹底斷絕太監干政的最好辦法,同時有人還認為,僅此一條,商毅就足以過歷代以來,所有的圣賢帝王當然現在只是和幾名內閣成員通個氣,正式向天下公布,徹底廢除太監制度,還是要等到商毅稱帝之后,才能以國家的正式文件形式公布除了太監制度之外,在稱帝之前,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國號和年號其實對于國號,有不少官員提出一些建議,有人就建議以“夏”為國號,雖然這是一個以前曾經使用過的國號,但這并算什么,以前的晉朝、后周、宋朝都是以前用過了國號,而因為“華夏”是中國的古稱,而且夏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明文記載的第一個朝代,因此用“夏”做朝的國號,也很合適  當然大多數人都還是傾向于使用一個的國號,建議的字有“瑞”“安”“華”等等,還有“泰”“德”,甚致有人提議,既然中國是天朝上國,那么不如就用“天”為國號,皇帝可以稱為天皇,硬是看得商毅一臉的黑線,致于年號就多了,甚至連“康熙”“乾隆”什么的,居然都出來了,也把商毅嚇出一身冷汗,難到這些官員里面有穿越的同行嗎?

不過隨商毅時間較長的官員都清楚,商毅很喜歡“中華”這兩個字,在所有的正式文件里面,幾乎都是用“中華”這個詞代指中國,連軍隊的名稱也使用這個詞,雖然說這是商毅有意淡化明朝的概念,但也說明商毅對這個詞的偏愛,因為有漢語的詞匯里,可以找指中國的詞語還有許多因此朝的囯號很可能就是“中華”這兩個字雖然按傳統的觀念,國號都是一個字的,因為中國的傳統,尊稱用字越少越好,一字王爵就要比二字王爵高貴當然在死了以后,用字越多越好但大臣們都清楚商毅的性格,絕不是一個喜歡尊循傳統的人,而且己經做過了不少有違傳統的事情,比如剛剛取消的太監制度,還有早些時候,在科舉制度中加入了自然學科等等當然商毅對這些傳統的改變,都算是向好的一面發展,并不是胡作非為而國號用一個字還二個字,其實并不是大問題,沒必要為此斤斤計較,說得極端一點,這江山就是商毅的,因此國家叫什么名字,還不是商毅說了算,就好像給自己的兒子取名一樣,那怕是叫阿貓阿狗,也是人家的家事,別人也沒有插嘴的份  果然商毅在看完了眾大臣提議的一大堆國號之后,全部都扔到一邊,而正式將國號定為“中華”,全稱為中華帝國,簡稱中國,而在此同時,商毅把年號也定好了,朝的第一個年號就叫“洪憲”

其實商毅定好了國號之后,也大了一跳,中華帝國,這不是和袁大頭復辟用的那個國號一樣嗎?不過想用中華為國號,也只能這么叫了,“人民”“共和”這些字眼,現在都沒法加進來不過既然搶先注冊了老袁用的國號,那么商毅索性也一不做,二不休,連他的年號也一搶過來,反正老袁還要等到二百多年以后才出生,當然在這個時空里,會不會也有老袁,還很難說不過“洪憲”這個年號也確實十分貼切,在另一時空里,袁大頭定出這個年號,也確實有“宏揚憲法”的意思,表示自己雖然當了皇帝,但不會走傳制的道路,而是主張憲制,當然老袁心里是不是真的這樣想,就沒有人知道,但“洪憲”這個年號,和商毅的建國理念非常符合,商毅本來就是準備釆用君主立憲的國家體制而立憲治國的概念,現在內閣大臣都是明白的,因此也都認為這個年號非常貼切,當然這里面也有商毅愛叫什么就是什么的意思當然年號和國號也只是確定下來,只有等商毅舉行稱帝儀式的時候,才能正式使用但這并不表示事情就完了,可以等著開始稱帝了,其實真正令商毅頭疼的事情,還在后面,那就是建立太廟和追封先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